月季 超长“待机”四季芳华
Beijing Daily
初夏时节,北京迎来了市花月季的美丽绽放。在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五环等主要干道上,一朵朵、一簇簇的月季一路相伴,绵延250多公里的花带给这座古都戴上了绚烂的“月季项链”。更妙的是,这条“项链”能从暮春延续到初冬时节,超长“待机”达7个多月,成为北京一道独特的城市景观。 月季,在英文中和玫瑰、蔷薇等都统称为“rose(玫瑰)”。这个洋气的名字让很多人误解,以为月季是外国人带入我国的花,这是大错特错的。我国是世界月季的重要发源地。月季是蔷薇科蔷薇属的植物,有“花中皇后”的美名。全世界共有蔷薇属植物200余种,其中原产于我国的就有82种。近200年来,国际月季育种中最重要的15个蔷薇原种中,有10个原产于我国。
我国是最早栽培、选育月季品种的国家之一,人工栽培月季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而认识和利用月季等蔷薇属植物(当时玫瑰、蔷薇、月季并没有细分)的历史则更久远。相传西汉时期,宫廷花园中就已经引种野生蔷薇,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描述了上林苑的美丽景色,其中就有“玫瑰碧琳,珊瑚丛生”的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月季已成为宫廷园林中重要的观赏植物,由于其植株多为蔓生藤本,因此多作为绿篱棚架使用。文学家柳恽《咏蔷薇》写道,“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隋唐时期,宫廷及民间种植月季之风盛行。大范围的栽种,带来了更丰富的月季品种变异。唐朝时,月季从单瓣变为重瓣,由攀援渐成为直立,花色有粉、白、红等。出于敦煌现存于大英博物馆中的晚唐绢画《引路菩萨图》中,绘有一朵蔷薇花,花朵硕大,与现代月季相似度极高。
月季花一名出现在典籍中,是始自宋朝。最早记录的书是北宋文学家宋祁首次明确记载了一年中可以多次开花的月季:“此花即东方所谓四季花者,翠蔓红花,蜀少霜雪,此花得终发,十二月辄一开,花亘四时,月一披秀,寒暑不改,似固常守”。其中,“花亘四时”,是说一年四季均能开花;“月一披秀”则是指每月开花。
四季开花品种的出现,掀开了我国古代月季栽培的新篇章,从此每年只能开花一次的品种逐渐隐退。这些原产于我国的多季开花的月季花也被称为“古老月季”,以其典雅秀丽的姿态,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深受国人钟爱。且因月季的“季”字与“吉”谐音,因而月季在我国也被赋予“持久、永恒、长寿、吉祥”的美好寓意。
月季花期超长的独特个性,也被历代文人墨客所称许。如刘禹锡的诗句“似锦如霞色,连春接夏开”,即描述了当时的古老月季具有的花期极长、开花不断的特性。北宋诗人苏轼也写诗称赞月季:“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北宋诗人张耒说,“月季只应天上物,四时荣谢色常同。可怜摇落西风里,又放寒枝数点红。”南宋文学家杨万里盛赞“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清代李渔甚至自己给月季取了个别名,叫“断续花”。他说,“花之断而能续,续而能断者,只有此种。因其所开不繁,留为可继,故能绵邈若此。其余一切之不能续者,非不能续,正以其不能断耳。”寥寥数语,概括出了月季的开花特点,并且还在其中注入了几分哲学的味道。
古老月季在宋朝时期传入日本,取名“庚申月季”,意思为隔月开花的月季。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月季花“处处人家多栽插之,亦蔷薇类也。青茎长蔓硬刺,叶小于蔷薇,而花深红,千叶厚瓣,逐月开放,不结子也。”明代王象晋的《二如亭群芳谱》中写道,“月季一名‘长春花’,一名‘月月红’,一名‘斗雪红’,一名‘胜红’,一名‘瘦客’。灌生,处处有,人家多栽插之。青茎长蔓,叶小于蔷薇,茎与叶都有刺。花有红、白及淡红三色,逐月开放,四时不绝。花千叶厚瓣,亦蔷薇类也。”可见,在当时月季栽培已蔚然成风。而且,除被称为月季之外,还有“长春花”“月月红”等雅称。
到了清朝时,月季品种更加丰富,花型和花色逐渐多元化,中国古老月季品种群基本成型。在栽培技术上,清初陈淏子编著的《花镜》中描述了月季分株繁殖和嫁接繁殖的步骤,清代《月季花谱》则详细讲解了种子育苗选种等方法,如“近得变种之法,愈变愈多,愈出愈妙……吴下月季栽培之盛,超越古今,种数之多,色相之富,足与菊花并驾齐驱。”所谓“变种之法”,其实就是杂交育种技术。该书记载了上品月季10种、白色38种、黄色11种、紫黑色11种、红色57种、复色4种,共计131种,我国月季品种之繁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