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带一路的苦主还是受益方? 东南亚国家进退维谷
Voice of America
新加坡智库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在东南亚的一带一路项目所引发的社会与环境成本问题依然持续发生。与此同时,中国陆续转向优先投资数字与卫生基础设施。专家认为,水坝的兴建造成响深远的环境成本,各国政经发展的差异,是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接受度的关键。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水坝兴建造成环境成本问题
新加坡智库 ISEAS-Yusof Ishak研究所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称,中国在东南亚的一带一路项目依旧持续发生有关赔偿、强制搬迁和大量非专业的中国工人涌入的争议,造成许多严重的社会与环境成本问题。
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助理教授黄自强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这些严重的社会与环境成本无异沦为东南亚各国政经发展赤字,环境成本的问题影响更为深远。
他说: “这些社会成本赤字,虽然不利于开发中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终究可以透过当地政府用强制政策来消弭或是化解。但是环境成本赤字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却难以藉由政策调整方式恢复,甚至会危害人民的生计。例如中国在柬埔寨兴建耗资7.8亿美元的大坝,不但没有如原先承诺那样提供能源,反而摧毁了成千上万名的村民生计。另外,中寮(中国和老挝)铁路通车究竟能否带来实际效应,还是会使寮国(老挝)深陷债务危机,目前也有待观察。”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认为,中国在东南亚的开发项目中对社会和环境造成最明显影响的,是沿着东南亚大陆河川的水坝建设,但是并非所有都和一带一路项目有关。
他对美国之音说: “因为建立水坝,影响水流量和砂石量,对河川和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变化,影响生态的繁殖、沿河的农业、以及渔业,同时也促使当地居民搬迁。不过,这些效应不一定与BRI(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有些计划在推广BRI之前,就已经定案。另外一些水坝,则在如湄公河等河川在中国境内的上游,算是中国内部开发案,而未必是BRI计划。”
疫苗外交盛况不再
ISEAS-Yusof Ishak研究所的报告指出,根据中国资助的主要项目的原始数据分析,由于疫情因素,中国逐渐转向以数位与卫生基础设施为优先投资对象,试图将触角伸入东南亚的医疗保健服务、电信和教育,以实现一带一路项目的多样化目标,使得原本就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健康丝绸之路”和“数位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报告援引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2021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投资报告》的数据说明,中国与全球医疗保健行业的合作从2020年的1.3亿美元飙升了246%,2021年达到了4.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