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突破性发现四颗棕矮星
The Epoch Times
棕矮星是一类介于恒星和行星之间的特殊星体,但是很少见,在过去近三十年来,科学家一共才发现了40颗这种天体。最近一项新研究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接连发现了四颗棕矮星。
棕矮星(brown dwarf)的质量比最小的恒星小,比最大的行星大,既具有恒星的一些特点,也具有行星的一些特点。这样的特殊性使它成为科学家研究恒星和巨型行星的很好的研究对象。
在这些棕矮星中,在距离恒星很远的位置绕行的棕矮星(简称远轨道棕矮星)有更好的研究价值,因为确定它们的位置后,科学家可以用观测仪器对它们进行直接拍照,以得到更多的研究线索。而在距离恒星较近的轨道上绕行的棕矮星(近轨道棕矮星)会被恒星的光芒掩盖而难以进行成像。
可能由于远轨道棕矮星在棕矮星中又是属于少数的情况,所以发现这类棕矮星的难度仍然很大,以至于在过去近三十年间,科学家一共才发现了40多个具有远轨道棕矮星的恒星系统。而这份新研究有了重大突破。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英国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的玛丽安吉拉·博纳维塔(Mariangela Bonavita)说,由于恒星数量太多了,我们设计了一个新工具COPAINS,能从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中先筛选出具有伴星的恒星系统,再具体观测这些系统内的伴星究竟是一颗恒星、还是行星、或是棕矮星。
借助COPAINS,研究人员从欧洲太空局(ESA)的盖亚(Gaia )卫星数据中挑选了25个很可能具有伴星的恒星系统。再借助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VLT)观测这些恒星系统,并确定其中10个恒星具有伴星。这些伴星绕行恒星的轨道半径有的与木星绕行太阳的轨道半径相当,有的比冥王星绕行太阳的轨道半径更大,有的介于其间。这10个伴星分别是五颗小质量的恒星、一颗白矮星,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是——其余四颗是罕见的棕矮星!
博纳维塔说:“这项研究显着增加了已知的远轨道棕矮星的数量,与以前的成像观测方法相比,这种新方法的检测效率大幅度提高。”现在这个方法主要能探测棕矮星和恒星类型的伴星,博纳维塔认为随着技术的改进,以后这种方法也能推广用于探测系外行星。
合作研究员瑞士太空和宜居中心(Center for Space and Habitability)的克莱门斯·方塔尼夫(Clémence Fontanive)说:“除了一下子发现这么多棕矮星,这项研究也展示了这套搜寻策略的强大能力。”
方塔尼夫指的是,他们所采用的太空和地面望远镜配合检测的策略。博纳维塔说:“我们的研究展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们希望这将开启用不同仪器和探测方法结合探索太空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