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 | 不要给笔试作弊留空间
Xinmin Evening News
名为“助考”,实为作弊。据媒体报道,秋招已至,各个大厂、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工作纷纷开启。一时间“笔试包过”“助考”的宣传在各个平台上“冒头”。而一波又一波心怀侥幸试水的考生,其实已经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
图片来源:东方IC
现在,不少企事业单位的招聘笔试在线上进行。没有监考人员,有人动起了歪心思,有人则从中嗅到了“商机”。根据考试形式、难易程度等,“助考”费用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甚至还有提供“包找工作”全套服务的,高达20万元。那么,是不是真的“包过”呢?有求职者花钱被坑,不仅得了个低分,考完还被“枪手”拉黑。
这种“助考”行为踏破诚信底线,破坏了招聘求职的公平性。据某招聘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秋季招聘过程中,该网站共计为超过120万考生提供在线笔试服务,作弊率为14%,每10个考生中就有1个存在作弊行为。有互联网大厂表示,查实的作弊者会列入黑名单,“发了offer都直接撤回”。笔试作弊,不仅可能留下不诚信记录,还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就算入了职,用人单位发现后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不要给笔试作弊留空间。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在进行线上笔试时要完善技术“防线”,增强反作弊能力,防止留下可钻的空子,比如实施全程监控、强化技术和人工检查等。网络平台对相关“助考”信息也应及时清理,阻止其进一步扩散。另一方面,对于组织作弊的“助考”机构和人员,应明确其法律责任,予以有力打击。刑法中有组织考试作弊罪,适用范围是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那么,在此范围之外的组织作弊行为,如何处理?是否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等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