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 | “双减”之下,“体育+”需求如何满足](http://img.xinmin.cn/xmwb/2021/10/NEM1_20211015_C0326844326_A3003254.jpg)
新民快评 | “双减”之下,“体育+”需求如何满足
Xinmin Evening News
近来,随着一号船坞滑板公园投入使用、上海市民体育公园二期推进和徐家汇体育公园建成在即,以及都市运动中心在16个区全面开花,青少年有了更多可以体验的专业运动场所。
图片来源:东方IC
专业场所,首先是容量大,可同时接待上千人次;其次是标准高,能让孩子获得和专业运动员一样的体验;最后是氛围足,志同道合的青少年能在这里切磋技艺,交上朋友。
当运动场所越来越多且细分之后,新的需求又在生成。青少年经过周期性的体育运动培训后,具备一定的基础技能和运动能力,家长更想了解,有没有更多的比赛可以让孩子参加?因为通过比赛,可以检验他们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健全人格,首在体育,用拼搏、用汗水争取荣誉,挑战极限的同时,收获快乐,收获自信。
“双减”政策实施后,更多家长发现孩子可支配的时间多了,希望都有机会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这就给校园内开展运动提供了更多可能。在上海,因为受空间限制,市区的中小学有些不具备足球场、环形跑道或室内体育馆,这种情况下,开展什么样的体育运动,学校可因地制宜。比如3对3篮球这类上手快、占地少的对抗性运动就比较适合。比赛若能下沉到每个班级,做到班班有比赛,人人来关心,就有更多的青少年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通过赛场的历练健全人格。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