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网络暴力不能带来正义
Xinmin Evening News
近日,一名17岁的大男孩在救三名落水女子过程中不幸溺亡。网传三名女子获救后态度冷漠,称不认识施救者,一些网民因而扒出她们的社交账号并加以指责。对此,施救者家属呼吁不要通过网络暴力盲目攻击别人。
网络暴力的定义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像非法的人肉搜索、网络集体辱骂、污蔑和欺凌等。有人曾将网络暴力比喻成为一把装上了“消音器的枪”:以正义为名、以键盘为扳机,将“子弹”射向他人。2018年,四川的一位女医生因为与两个未成年人发生冲突遭到“人肉搜索”,后服药自杀。从事发到去世,只有短短5天时间。在她去世后,曾经对她“人肉搜索”和攻击的人,开始转头去攻击两个未成年人。 图片来源:东方IC 近年来,网络暴力越来越呈现出了有组织、有策划、有产业链条的倾向。施暴及策划者的目的常常也不是简单的情绪发泄,而是有着各种利益诉求。2020年5月,一条广州某小学教师涉嫌体罚学生的微博,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但经警方调查发现,这是孩子母亲伪造血衣栽赃,并且雇人网络炒作。最终,这位母亲因犯寻衅滋事罪获刑。 网络暴力的发起者和参与者虽然标榜“正义”,但这些人并不关心事实真相,罔顾道德与法律的边界,只在乎瞬时的情绪释放。在他们施暴的过程中,一些平台有意放纵这样的话题炒作,像一些骂战、诽谤,部分平台根本没有尽到“通知删除”的义务。因为希望获得流量,一些平台甚至默许、纵容,成为扩大伤害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