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丨扎紧公共场所疫情防控“篱笆”
Xinmin Evening News
进入商场,不仅要测体温,还要出示“绿码”;超市的生鲜柜台,提供消毒液以及一次性手套;马路上的共享单车,每天安排专人进行消毒……这段时间,上海的公共场所采取各项措施,严防疫情传播。
图说:沪上市中心的公共场所、旅游景点加强了日常的消毒频次。杨建正 摄 常态化疫情防控一年多,一些地方的公共场所防疫措施开始松懈,一些人也产生一种“正常化”的错觉。但是常态化毕竟不是正常化,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自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检测出9例阳性病例后,疫情已经向江苏省内其他地市和省外快速扩散,暴露出相关公共场所,特别是像景区、演出场所的疫情防控存在漏洞。 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是环环相扣,只要有一个环节“失守”,都有可能让全社会的努力付诸东流。一年多的抗疫实践证明,要战胜狡猾而凶残的新冠病毒,哪一个环节都不能有漏洞,确保把可能出现的风险消除在始发状态,像在一些有条件的公共场所,比如商场、公交车站等应设置隔离区,配备相应的防疫物资,确保突发情况下及时响应。 织密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网,关键就是把问题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每天都少不了出行,除了地铁、公交之外,共享单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一些共享单车企业已经专门组建了疫情防控保障团队,会针对坐垫、车把手、刹车等用户接触比较频繁的部位进行全面消毒,但也有些共享单车企业还没有这样的举措。对此,主管部门还是要督促所有的企业能够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将消毒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