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市民|驻扎海岛25年 守望洋山港7000多天的“风云变幻”](http://img.xinmin.cn/xmwb/2021/7/NEM1_20210704_C0326549715_A2868158.jpg)
新时代·新市民|驻扎海岛25年 守望洋山港7000多天的“风云变幻”
Xinmin Evening News
图说:洋山港气象站 新民晚报记者马丹 摄
6月30日,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洋山港气象站站长沈其艳又一次上山了,开始她为期4天的值班——临港新片区小洋山岛小城子山这段15分钟的山路,她已经走了25年,而在25年间,她也从当年青葱的渔家女变成了如今经验丰富的气象观测专家,也为洋山港这一东方大港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土生土长洋山港“渔家女”
洋山港气象站在小洋山岛小城子山的山顶,是上海市域内距离市中心最远的有人值守气象站,也是瞭望东海风云变幻的重要窗口。“这里气候环境恶劣,经常性出现大风和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特别是汛期台风期间,经常受到狂风暴雨袭击,这也使其具有了难得的气象观测价值。”沈其艳说,洋山港气象站自设立之初就在航运一线“观云测天”,2006年后升级为港区提供精细化分区观测服务,帮助港区减少航运风险,避免不必要的停运。
沈其艳正是土生土长的洋山港人,她的家原本就在小洋山岛上。1997年,为了获取建设洋山深水港的第一手气象资料,已经退休的老站长林贤超被委派来到洋山港,建立起了洋山港气象站。“20岁前,我是一个渔家女,‘风浪一大就没法出海’是我童年的气象记忆。直到洋山第一个气象观测场建成,才让我有机会了解了什么是气象。”沈其艳说,当时,上海气象部门需要培养一个洋山港当地的观测员,以便和几位市区观测员交接班。“当时,领导要求我3个月内考取上岗证,这就意味着我要在3个月内,熟记一本厚厚的地面观测气象手册。于是,我就每天跑到观测场学习,一坐就是大半天。”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