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颠覆全球化观念,将世界推向分裂
The New York Times
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体现了全球化经济秩序的不确定性,一体化经济的重要部分正在解体,西方也在重新思考如何与中国做生意,这些都在颠覆冷战后的经济与外交核心原则。
华盛顿——冷战结束时,各国政府和企业相信,加强全球经济联系会带来更大的稳定。但乌克兰战争和疫情正把世界推向相反的方向,颠覆了这些观念。
一体化经济的重要部分正在解体。美国和欧洲官员现在正通过制裁切断俄罗斯经济主要部分与全球商业的联系,数百家西方公司已自行停止了在俄罗斯的业务——俄罗斯是世界第11大经济体。在疫情期间,由于成本飙升和全球供应链不可预测的延误,企业正在重新组织获取商品的方式。
西方官员和高管也在重新思考,如何与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做生意,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国共产党侵犯人权并利用先进技术加强专制控制,企业经营变得更加棘手了。
这些举动颠覆了美国及其盟友在冷战后制定、甚至也被俄罗斯和中国等对手采纳的经济和外交政策核心原则。
“我们正走向一个经济上更分裂的世界,这也反映出一个显然在政治上更分裂的世界,”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爱德华·奥尔登说。“我不认为经济一体化能在政治解体时期幸存下来。”
“全球化和经济相互依存是否减少了冲突?”他还说。“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直到不再如此。”
随着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和“美国优先”的推进,以及进步左派日渐强大,反对全球化的势头越来越大。疫情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乌克兰的入侵,则让现有经济秩序的不确定性得到了鲜明体现。
拜登总统周五警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如果北京在乌克兰战争中向俄罗斯提供物资援助,将会产生“后果”,这是一种含蓄的制裁威胁。中国批评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周六的讲话中表示,“不能把全球化‘武器化’。”然而,中国越来越多地实施经济惩罚——立陶宛、挪威、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都是其目标。
所有这些混乱的结果很可能各国和企业都被吸引到各自的意识形态角落,拥有不同的市场和劳动力资源,就像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那样,世界也随之分裂成经济集团。
拜登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将自己的外交政策界定为团结民主国家、反对独裁的使命。拜登还说,他正在为美国的中产阶级制定一项外交政策,其核心是让企业将关键的供应链和制造业移出中国。
这一目标之所以具有紧迫性,是因为疫情两年多来,这些全球联系受到了阻碍,这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认识到,他们不仅需要关注效率和成本,还需要关注复原能力。本月,中国为遏新冠疫情而实施的封锁措施再次威胁到全球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