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祠所在处曾是囚禁文天祥的兵马司土牢所在地,后院还有一棵“指南树”
Beijing Daily
南宋出了两位民族英雄,一位是抗金的岳飞,一位是抗元的文天祥。岳飞39岁遇害,文天祥47岁就义。他们都以年轻的生命,在青史上留下了一个沉甸甸的“忠”字。岳飞遇害21年后(公元1163年),宋孝宗即位,“莫须有”的千古奇冤得以平反昭雪。此时,距离文天祥出生还有73年。 那么,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岳飞的形象是怎样的呢?据《文山先生全集》及《汤阴县志》记载,岳飞曾孙岳觌(dí)担任处州庆元(今浙江省庆元县)县尉时,曾与文天祥书信往来。文天祥在写给岳觌的复信中说:“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可见,岳飞的忠义和气节对文天祥影响深刻,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文天祥与北京也有交集,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有文天祥祠(文丞相祠),而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天祥祠所在之处曾是元朝囚禁文天祥的兵马司土牢所在地。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由当时的按察副史刘崧主持,在柴市顺天府学右侧(元朝兵马司土牢旧址)建造了文天祥祠。明清时期,这里是人们祭祀抗元英雄文天祥的地方。1979年,文天祥祠列入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经过整修后对外开放。2003年,依照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历史照片及相关资料,恢复了原堂屋内的文天祥塑像、神龛、楹联、匾额、供桌等。2013年,文天祥祠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北朝南的文天祥祠是一座由大门、过厅和堂屋组成的二进四合院,我在这座幽静雅致的院落里游走时,分明感受到一种浩然之气。过厅的文天祥生平事迹展,简要介绍了这位生活于宋元交替之际,以匡扶社稷、改善民生为己任的爱国志士波澜壮阔的一生。他自幼熟读经史,仰慕忠烈,矢志报效国家。由于天资聪颖,他18岁考取举人,21岁考取进士,是中国科举史上罕见的青年才俊。南宋末年,文天祥登科入仕。当时,蒙古骑兵不断南侵,危及都城临安。在朝廷大臣中,董宋臣主张迁都,贾似道主张议和,而文天祥是坚定的主战派。他起兵抗元,誓死抵抗元军。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兵败被俘后,被关押在元大都兵马司土牢。
祠堂的堂屋内供奉着文天祥塑像,塑像上方的匾额上写着“古谊忠肝”四个大字,两厢的楹联为: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垂万世;明禋崇庙貌,丹心碧血照千秋。旁边竖立着三块石碑,字迹已模糊不清。
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文天祥离开囚禁他的兵马司牢房,走向柴市刑场。一路上,他且行且歌,从容不迫。在刑场上,他留下绝笔: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然后,他向旁边的人问清方向,朝南跪拜,与故国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