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冬奥冠军范可新的家:曾经一家四口挤在7平方米地下室](https://bj--bjd--com--cn--aa93fe8pd.3pco.ourwebpicvip.com/images/202202/23/62158dc9e4b054a9374a955c.jpeg)
探访冬奥冠军范可新的家:曾经一家四口挤在7平方米地下室
Beijing Daily
随着范可新2月5日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上为中国队拿下冬奥首金,她的家乡,距离北京1600公里外的黑龙江省的小城七台河,为之欢欣鼓舞。比赛当晚,观看直播的父亲范士忠和母亲聂桂玲相拥而泣。《环球时报》记者在赶赴七台河探访这座孕育出杨扬、王濛、孙琳琳等奥运冠军的小城时,拜访了范可新的父母,他们向记者分享了几十张私藏照片以及背后的故事。他们表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女儿付出了常人难及的努力,尽管聚少离多,全家人依旧温暖和谐。然而,在谈论起“个人问题”时,似乎是个例外。
在一间83平方米的两居室,范可欣的父母热情接待了记者,并换上了印有中国国旗的奥运服装。屋内干净明亮,陈列摆放相片几乎都和范可新有关。她获得的大大小小数十块奖牌和荣誉纪念品摆满了客厅的陈列柜。她朝阳面的卧室床上则放着粉丝送她的刺绣抱枕。如今的生活早已大幅改善,可回忆起之前一家四口人挤在7平方米地下室的经历,范可新的父母依然感慨万千。
范可新为中国赢下首枚冬奥金牌的那天,“我俩都失眠了”,母亲聂女士对记者说。
“有时候想一想我女儿这十几年的努力,太不容易了,”父亲补充说。
范父告诉记者,他2岁患上小儿麻痹症,曾在80年代做成衣生意,后来因颈椎和腰椎的疾病改行做“烧酒、豆腐”,“养猪”。但是运势一落千丈,赔了几万块钱,于是便举家从七台河市下辖的双河镇来到了七台河市区投靠亲属,并干起了修鞋、修自行车等工作。当时“就我们4个人,啥也没有,带了300块钱,就这么一直坚持下去了”。
妈妈回忆道,当时居住的6-7平方米的小地下室阴冷潮湿,放置上下铺,没有卫生间,没有水,需要上别人家去拎。妈妈说范可新小时候爱跳舞,可当听说服装费和学费要150元的时候,她就回家和妈妈说她不爱学了,问什么原因她也不说。在放学路上,年幼的范可新会捡矿泉水瓶卖了钱买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