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下抢救出陶器石器,平谷上宅遗址填补了北京史空白
Beijing Daily
近年来,我国考古研究成果斐然,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位于北京平谷的上宅遗址,就是中国史前文明中的璀璨明珠,诉说了五千多年前北京的灿烂文明。 “上宅文化”是北京首支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在它发现前,北京1万年前的东胡林人至4500年前的雪山文化之间的历史是空缺的。同一时期,中原有仰韶文化、南方有良渚文化、北方有红山文化。而上宅文化的发现,填补了北京这一时期人类活动历史的空白。
1984年11月,考古人员发现京东平谷上宅村边,陶片、石器俯拾皆是。一座小砖厂还在疯狂取土,蚕食着遗址,场面触目惊心。他们马上就在破坏严重的断崖边进行了试掘,获得大量的陶器、石器。
上宅村,明代此地曾安兵扎寨,故时名上寨,近现代改为今称。清雍正六年《平谷县志》中有“上寨庄,三十里”。据村民反映,20世纪60年代平整土地时,曾在遗址附近发现成片的红烧土,推测为遗址居住区。
通过考古,确定遗址的主要文化堆积是北京独具特色的一种新石器文化。出土的木炭标本,经碳十四年代测定后得知年代在距今7500至6000年之间。因为这次考古,上宅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成为北京历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笔。
1985年初,遗址文化层堆积最厚的南部又被砖厂取土破坏了一百多平方米。此事被平谷县电视台曝光后,文物部门坚决制止了此行为并开展了持续三年的考古发掘。
遗址的地层自上而下分共分为八层。挖完第七层后,距地表深已近2米,大家发现和生土(天然原始土)很像,但又不一样。再往下挖,发现下面的一层不是生土。这层很硬,厚达一米左右,才挖到十几片陶片,陶片的特征和内蒙古的兴隆洼文化(距今约八千年)接近,还有人发现了炭屑。大家当时不是太懂,但感觉和四至七层的文化内涵不同。
用上宅本地的土和四至七层的陶片做成分的对比,结果是一样的,说明四至七层的陶器就是用上宅当地的土烧制的;而第八层的陶片与当地土样的微量元素差距很大,说明第八层的陶片不是当地制作的,而是外来的。孢粉研究则表明,上宅第八层是在干冷的环境中形成的,而四至七层则变成温暖湿润的环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