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听王亚平太空授课的小学生,如今迎接航天员回家](https://bj--bjd--com--cn--aa93fe8pd.3pco.ourwebpicvip.com/images/202205/09/627895c3e4b0d453867b9a38.jpeg)
当年听王亚平太空授课的小学生,如今迎接航天员回家
Beijing Daily
逐梦飞天征程,彰显青年力量。从第一枚地地导弹到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空间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如今,一批批青年航天科技人员堪当大任,肩负伟大使命奔赴星辰大海。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乘组平安返回东风着陆场,那一刻,官灿辉格外兴奋,作为东风着陆场的一名航天搜救队员圆满完成航天员舱落机临、安全出舱、健康回京的指示要求,为建设“三最”航天港贡献力量。
2000年出生的官灿辉是湖南岳阳人,22岁的他,已经是第四次参加大型搜救回收任务。为了这一刻,他足足准备了5个多月。回忆起任务当天的情景,他依然激动不已。
4月16日,凌晨4点半,官灿辉迅速起床,穿戴整齐,吃早餐。今天的早餐一定要吃得饱饱的,既是为了让自己能够保持足够的体力完成近8个小时的任务,也是为了在飞机上不会出现晕机的状况,官灿辉心想。记得2020年参加嫦娥五号返回任务,第一次上飞机时晕机了,后来,他发现上飞机前吃得饱饱的就不会晕机。
5点30分,官灿辉到达机场,登机,设备开机、检查状态、调试等,确保所有设备进入工作状态。在前几次联合演练过程中,官灿辉发现由于飞机上震动特别厉害,设备之间的接线会有松动、脱落的现象,于是,他特地给接线做了备份,以备不时之需。
7点40分,空中分队到达待命集结点。在这里,空中分队处于待命状态,直到返回舱制动开始,才开始向着陆点收拢。官灿辉所在的通信机主要是保障内部设备组网、图像传输、通信、调度的通畅。他说,任务中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018年,18岁的官灿辉怀着对航天事业的向往,来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航天搜救分队,他幸运地跟着被称为搜救“草原活地图”“通信通”的通信技师李占山学习,一步一个脚印,从“小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通讯岗位人员。工作4年来,他先后参加了长征五号b、嫦娥五号、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等搜救回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