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狼”主导中国的外交声音(中):赵立坚如何在巴基斯坦成为Twitter“网红”](https://static01.nyt.com/images/2021/07/11/magazine/11mag-wolfwarriers-02/11mag-wolfwarriers-02-articleLarge.jpg)
当“战狼”主导中国的外交声音(中):赵立坚如何在巴基斯坦成为Twitter“网红”
The New York Times
职业生涯早期的赵立坚遵循中国外交使团一贯的保守态度。变化始于巴基斯坦:他开始发布推文,通过积极互动、发表民族主义观点吸引大批粉丝。这也迎合了领导层的想法。
点击阅读:当“战狼“主导中国的外交声音(上):赵立坚“一帖成名” 赵立坚在职业生涯早期——他没有回应本文的采访请求——几乎没有展现出会成为中国“战狼”外交官的迹象。前国务院政策规划部门南亚负责人丹尼尔·马基(Daniel Markey)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11年。初次见面时,赵立坚是一名级别更高的中国使馆官员的陪同。当马基和这位高级官员讨论巴基斯坦和印度时,赵立坚几乎没有说话。“我当时对他评价不高,”现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高级研究教授的马基说。“他只是待在那里。” 赵立坚后来邀请马基到华盛顿市中心很受欢迎的餐馆重庆楼吃午餐。那是一场投契而放松的谈话,直到他们聊到巴基斯坦问题。赵立坚对美国与巴基斯坦的互动方式表示了强烈的愤怒。当时,美国和中国在南亚政策上合作良好。马基说:“大家都没理由去找不自在。”这顿午餐后,赵立坚给他留下的印象是“锋芒毕露”,但是个有涵养和学识的人。 赵立坚1996年加入外交部并迅速晋升,最初在北京的亚洲事务部工作。2009年,在奥巴马总统开始他的第一个任期后,赵立坚成了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政治处的一等秘书,这对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外交官来说是一项美差。在华盛顿,中国外交官以专业、准备充分和不跟外人打交道著称。大多数人住在同一栋公寓楼或大使馆提供的住房里,空闲时间在城市北部的贝塞斯达地区度过。他们闭门不出,只与当地的华人社区交往,大多在中餐馆吃饭。 在华盛顿外交圈子里,台湾和日本等其他东亚代表团以举办晚宴、泳池派对和烧烤活动闻名,有开放式酒吧和现场音乐,出席者有时达到数百之众,中国大使馆难以与之相比。外国人几乎从来不会被邀请到中国的外交官邸。他们的外交官进行社交活动时都是正式场合:官方午餐——总是在中餐馆——或者像一位前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官员说的那样,是“在大使馆地下室举行的乏味的派对,吃的是糟糕的自助餐”。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