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园 | 与SMA抗争,一场生命的接力](http://img.xinmin.cn/xmwb/2021/8/NEM1_20210817_C0326689246_A2930967.jpg)
康健园 | 与SMA抗争,一场生命的接力
Xinmin Evening News
童年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然而有这样一些孩子,从来到人间那刻起就遭遇挑战和考验——他们是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脊髓性肌萎缩症(英文简称SMA)是一种危及全身多器官、可致残致死的罕见神经系统疾病。重症患儿如不进行有效治疗,其中80%会在一岁内死亡,很少能存活超过两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患儿的生命轨迹终将迎来改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罕见病学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教授王艺指出,原本生命初期就会夭折的患儿,随着新的SMA治疗药物的不断出现,彻底改变了SMA患儿的生命曲线。创新药物的获批上市为患儿重燃新生的曙光,成为鼓舞患儿及其家庭的希望。
“他们”的一小步,人生的一大步
园园(化名)刚出生时胖乎乎、肉嘟嘟的,分外可爱,看上去和正常新生儿没有差别,但是她全身软绵绵的,提起手臂稍一松手就滑落,膝关节无法收缩。半岁了抬不了头,也翻不了身,满周岁后仍没有办法独自坐起。经检查,园园确诊患有1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周身松软无力的园园聪明活泼,智能发育正常,却因行动障碍,寸步难行,瘫卧在轮椅里,眼巴巴地羡慕同龄儿在户外嬉闹玩耍……
经过新药的临床研究诊疗、科学康复和家长的悉心护理,半年后,园园终于怯生生地站了起来、抬手啃鸡腿、能握笔画画……这些对正常儿童来说轻而易举的动作,对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而言,却是迈出了人生的一大步,是成长的飞跃。园园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路虽然艰辛,但是,早期有效的干预可以减少疾病伤害,逐步改善生活质量。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患儿SMN1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导致全身功能性SMN蛋白表达不足,进而影响运动、呼吸、吞咽以及脾脏、心脏、胰腺等多器官的功能,甚至威胁生命。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水珍教授指出:“脊髓性肌萎缩症在罕见病里可以说是一个‘幸运儿’,因为它可以治疗,属于可治性的罕见病,这在罕见病中不超过10%。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患者越早诊断,越早开始有效治疗,预后越好,甚至在症状出现前开始治疗,完全有希望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