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展览馆亮出过去五年“成绩单”:北京“瘦身”成功,减量不减质
Beijing Daily
“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实施成果展(2021年版)”近日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正式面向公众展出,一批相关文字、指标数据、图纸照片首次向社会公开。展览亮出了过去五年首都转型发展的“成绩单”,同时也面向2025年,全方位展示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表”。 新版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批复实施,既是对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又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未来,随着规划持续实施,展览内容也将动态更新,让公众及时了解总体规划实施的最新进展,监督规划实施情况,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丽家园。
步入市规划展览馆2层展厅,主展区分为两个篇章依序展开。
“总体规划实施成果”篇章从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城乡统筹、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保障规划实施等8个方面,详细介绍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成效。“总规实施第二阶段重点内容”篇章则是对《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的整体介绍,展示到2025年的城市发展目标、行动举措及相关计划。
“这次展览中大量指标数据、图片都是首次公布,大家可以从多个维度去了解,为什么说‘首都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型,首都发展格局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讲解,在第一篇章中,有一张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评价指标体系表,里面有2020年目标达成情况,与2015年的数值形成了鲜明对比。“例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在2015年是2921平方公里,到2020年,减少到了2734平方公里。再比如,外资研发机构数量从532个增长到了601个,国际展览个数也明显增长,这两项体现开放发展的指标都是首次公布。大家比较关心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也从78%提高到了98%。”
展览中,一张布满红、橙、黄、绿等多种颜色的像素风图片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其实,这是2013年至2021年北京PM2.5的日历图,深红色代表严重污染,绿色和浅黄色则是优、良天气。“可以看到,近几年,绿色的色块越来越多,大面积出现,我想这跟咱们老百姓的实际感受也是相同的。”数据显示,2021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大幅降低63%。
从展厅入口往前慢慢逛,可以看到,“总体规划实施成果”篇章中有大量同一地点、不同年份的对比图,直观展示了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核心区功能布局、推动城市更新等多个层面的蜕变。
例如,东长安街12号恢复历史建筑样貌,打通绿带断点;雨儿胡同院落修缮整治,让老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北京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4组对比图就是展示北京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成果,比如银锭观山景观视廊恢复,鼓楼南望景山万春亭景观视廊改善等。”该负责人讲解,以一系列历史标志性高点建筑为统领的景观眺望视廊系统,是北京老城重要的空间形态特征,“正是这种秩序让我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以“银锭观山”为例,这是清朝时期民间评选出的“燕京小八景”之一,更是老城内唯一展现山水城相融的景观视廊。然而,此前走上银锭桥,您会看到一栋“冒头”的高层建筑横插在山水之间。如今,这栋楼地上11层已全部拆除完毕,成为北京数十年来罕见的建筑降层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