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移民政策收紧 庇护申请者如何准备
The Epoch Times
川普将于1月20日回归白宫,一度搁浅的《边境安全法案》通过在即,他还计划启动一项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的行动,坊间亦流传或将提高政治庇护的门槛。对于以合法身份来到美国、计划或已经提交庇护申请者,要怎样充份准备面谈或上庭?本报记者专访经验丰富的移民律师秦苏珊(Susan Qin),了解申请庇护过程中,申请人要如何应对,提升通过率。
秦苏珊律师事务所在纽约与加州均有办公室,近日来接到华人对于移民政策的各类咨询不断,当中亦有不少对庇护申请的疑问。秦苏珊律师认为,每个庇护个案都是独一无二的,能否通过主要取决于申请人的经历,前期与有经验的律师一起准备庇护面谈或者上庭材料非常重要。
根据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的《庇护申请人资讯指南》描述,庇护是一种保护形式,以避免被遣送回声称受迫害的国家,让符合资格的难民得以留在美国,进而成为合法永久居民。
秦苏珊律师解释,庇护案件通常分为两类,一是有迫害事实的庇护案件,二为基于未来恐惧的庇护案件。庇护申请人必须证明返回原国家会面临迫害,理由通常包括:种族、宗教、国籍、特定社会群体成员身份、政治观点等等。案件能否通过,关键在于申请人是否能够提供可信的证据,证明在未来如果回国,将面临合理的迫害风险。这些案例往往涉及到政治、宗教、性别或族裔背景,并且需要详细解释当地的社会、政治状况,并提供相关的支持材料。
对于庇护申请的提交时间,有人可能误以为需要等待90天,这实际上是与其他移民或身份变更规定(例如婚姻绿卡申请的“90天规则”)混淆了,秦律师提及,入境美国后可以随时提交庇护申请(I-589表格),但必须要在入境美国后的一年内提交,超过这个时间可能会影响申请资格,除非申请人能证明有特殊情况(例如新证据出现或健康问题等)。
去年8月至9月,秦律师在加州接手的5个庇护案子,均在21日后收到了面谈通知,这让她想起在2018年1月29日川普施行的一个总统命令后,庇护局在安排面谈时优先考虑最近提交的庇护申请,重新安排庇护面谈的顺序,当时有大量新提交的申请进入面谈程序。今年川普再次上任,对于处理移民问题,在庇护面谈方面是否会有新举措,仍是各方关注的重点。
秦律师提醒,申请人需要留意,如果在旅游签、工作签、学生签等各类签证的有效期内提交申请,收到庇护面谈时仍在该签证有效期内,万一面谈没有通过,案子就会被行政关闭(administrative close),申请者就会直接进入遣返程序,也没有资格申请工卡及进入上庭程序。她建议,庇护申请提交时间需要因人而定,建议申请者要先找专业律师咨询,充份准备好材料再提交。若优先获得面谈机会,最好可以请专业律师针对个人案例进行面谈培训,以提升通过率。
前来秦苏珊律师事务所求助的移民个案各异,有迫害事实的庇护案件,申请人需提供各类书面证据,如政府文件、医疗报告、证人证词、国际人权报告等等。但还有一部分申请人并没有在国内受到直接的迫害,或者受到迫害也没有留下证据,但若申请人可提供合理且具体的解释,来证明未来回到原国家后可能遭遇迫害,这是属于“基于未来恐惧”,也是能够通过庇护的。
“举例说明,我有一个客人属于政治意见类的庇护,他已经打了三次大庭,要进入第四次上庭,他在国内没有受过迫害,来到美国后加入了一个党派,参加了一些民主运动。这类故事检察官听得太多了,最初很容易通过,到现在问得越来越细,甚至质疑他每一张出席民主活动拍摄照片的真实性,询问他拍摄这些照片是不是就是为了来申请庇护。”秦律师分享了一个较为棘手的案例,“前提是我们的客人有真实的证据,他的确参与了这些活动,而拍照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办庇护,他的真实想法也是认同这些民主理念的,当回到母国可能就会被迫害,只要这个理由是合情合理的,符合‘基于未来恐惧’,能够证明这个逻辑关系,就可能赢得大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