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堪忧,野生动物交易不绝:下一场全球疫情还可能来自中国?
Voice of America
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新冠病毒很可能是中国科研人员在研发疫苗的过程中安全隔离措施失灵而意外泄露。与此同时,中国退出了联合国对亚洲国家“湿货市场”进行调查的项目。专家认为,生物安全措施不完善和野生动物交易的普遍存在让下一场全球大流行病始于中国成为可能。
美参院报告凸显中国生物安全问题
参议院共和党人周一(4月17日)发布的这份长达301页的《浑水:COVID-19溯源报告》(Muddy Waters: The Origins of COVID-19 Repoprt)认为,新冠疫情大流行更有可能是缘起于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生物安全问题所引发的实验室事故。报告称,隶属于中国解放军的科研人员在2019年11月开始在武汉病毒研究所研发至少两款新冠疫苗,意味新冠病毒的出现要早于中国政府公布的时间线。而大约在同一时间,武汉病毒研究所不同寻常地强调提高生物安全操作规程,采取的措施包括一位来自北京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官员到访,为工作人员提供补救性的生物安全培训课程,以及采取紧急措施采购新的安全设备。
报告也对疫情来自于动物感染人类的自然方式进行了评估,但认为其来自于实验室事故的可能性更高。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大量的信息证实了与研究有关的事件的合理性,该事件很可能是由于在与疫苗有关的研究过程中生物安全隔离措施的失败而非意外造成的。”
这份报告再次将武汉病毒研究所置于聚光灯下,该机构被西方专家认为在生物安全条件缺乏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量冠状病毒试验。报告说,中国在生物安全方面的进展比它对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关注和研究要慢。
星期二,美国国会众议院就新冠病毒溯源问题再次举行听证会。前美国国家情报总监约翰·拉特克里夫(John Ratcliffe)告表示,美国情报界获得的证据足以支撑实验室泄露的疑虑。“如果这是一场审判,我们情报部门提供的大量间接证据将迫使陪审团裁定,武汉实验室的冠状病毒研究导致大流行的指控成立。”他说。
《华盛顿邮报》:中国砸钱建实验室,安全却没有跟上
《华盛顿邮报》4月12日发表长篇调查报道,称中国为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技超级大国,在实验室建设和基因工程方面砸下数十亿美元,但在生物安全方面却没有跟上,导致中国过去发生的致命病原体逃逸事故有可能再次发生,并引发另一场疫情大流行。
报道披露了2019年夏季在甘肃兰州发生过的一次鲜为人知的病原体泄露事故。在那次事故中,兰州生物药厂在生产兽用布鲁氏菌疫苗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导致废气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气溶胶后扩散至居民区,将近一个月后,问题才被发现和解决,四个月后,公众才被告知,造成至少有一万人接触了病菌,三千多人出现症状。
报道说,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以及国会议员的多项调查发现,中国持续存在实验设备和安全培训不足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实验过的动物被非法出售,还有被污染的实验室废物被冲入下水道。而这些问题在一个隐秘的、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下变得更加严重,这个体制设定了苛刻的目标,但同时反射性地掩盖事故,并且阻挠任何公开地承认不足。
生物安全专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流行病和人口健康中心名誉教授柯林·巴特勒(Colin D. Butler)在一封给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中表示,尽管目前新冠病毒来自于实验室泄露或者是通过华南海鲜市场这样的“湿货市场”从野生动物传染给人这两种可能性都是合理的,但病毒来自于实验室的可能性要远高于来自自然界,而且几乎肯定会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