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恩观的前世今生
Beijing Daily
北京中轴线的北端,即将出现一个新的旅游打卡地——宏恩观。它紧傍中轴线,坐落在钟楼北侧偏东,南起豆腐池胡同,北至张旺胡同,占地面积约5100平方米。 经过近10个月的修缮施工,宏恩观已然亮出了庄严宏伟的三座大殿。据报道,山门殿将成为中轴线数字馆,帝君殿引入中轴线书店,大雄宝殿将变成国际交流中心。
宏恩观,全称清净宏恩观,原址为元代元贞二年(1296)创建的佛家寺院千佛寺。明宣德年间对它进行过一次大修,明正统三年(1438)五月,敕赐名为吉祥寺,后又改名为清净寺,但民间仍叫它千佛寺。
清净寺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曾一再重修,但到了同治年间已然衰败,香火稀疏、佛殿将倾。住持僧人振龄无力修葺,便把寺院转给了同门僧人闻庆。闻庆想将庙产出售,已找到了一个外国买家,这个洋人想买下来拆了庙盖房子居住。即将成交时,这事被“内务府郎中”厚安知道了。厚安觉得,这地方乃是“龙尾之要”,是“诸天佛菩萨所降光昭灵”的宝地,假如让一个外国人造一所洋房,岂不坏了风水!于是他出面阻止了这场交易。厚安与闻庆订立契约,由他厚安出资维修,寺庙事务仍由闻庆管理。这样,寺庙的所有权便转到了厚安的手里。但厚安并没有让清净寺摆脱困境,闻庆还想把庙产卖出去。闻庆又找到了两个国人买主,但因庙产的房地契在厚安手里,闻庆只能给买主打白条,买主自然不干,于是买卖没有做成。
光绪十三年(1887)秋天,朝中一个叫刘多生的大太监来到了清净寺。他看到佛殿虽然倾颓,但那些金丝楠木的梁栋犹存,于是慷慨解囊,鸠工庀(pǐ)材,重修了此庙。光绪十三年九月初三日开工,光绪十九年(1893)九月初九日落成。庙宇焕然一新:前面山门殿恭塑四大护法天王;正殿帝君殿供奉关圣帝君、文昌帝君、孚佑帝君(即吕洞宾);西配殿供奉地藏王菩萨、十殿阎君,东配殿供奉碧霞元君;后殿是大雄宝殿,供奉三世佛,左右配殿供奉十八罗汉、妙道真君、财神诸像。
这个刘多生太监系何许人,咱们后面再讲。且说厚安与刘大太监本来就交往密切,对他重修此寺的善举非常高兴,就将本寺的房产地契赠送给了刘太监。刘太监信奉道教,便将本是佛教的清净寺改为道家的宏恩观,他本人也就成了宏恩观的第一代方丈。
到清朝末年,宏恩观和紫禁城周边的许多寺庙一样,成为一些无家可归的老年太监的栖身之地。1936年,北平市政府对辖区内的寺庙进行了一次登记,内容包括庙名、地理位置、建立年代、产权属性、庙产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庙内法物状况等都记载。
据张次溪编的《北平庙宇碑刻目录》,宏恩观内的四座石碑分别是:
光绪十七年的“三皇翠云仙院碑”,额题“万古长春”,碑文为光绪二年进士、时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卢宝忠所书。此碑立于大雄宝殿前的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