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北京动物园有54只
Beijing Daily
今天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就在今天,国内首个青头潜鸭人工种群在北京动物园宣布建立。一年多前,因为青头潜鸭野外种群数量的不断减少,青头潜鸭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地区,我国是其重要的迁徙分布区。青头潜鸭对水质要求极高,是一种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的水鸟,加之气候变化、天敌侵害及人为因素等干扰,青头潜鸭野外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濒危程度越来越严重,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201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将青头潜鸭提升为“极危”等级(CR)。
2021年2月,我国在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时,将青头潜鸭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青头潜鸭保护与研究,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动物园、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开展青头潜鸭的易地保护研究。北京动物园主要围绕青头潜鸭引种和人工孵化技术开展工作。研究小组经过3年的努力,建立的青头潜鸭人工种群近日经过了专家验收,为我国在青头潜鸭鸭卵孵化、胚胎发育、人工育雏等各个阶段都积累了宝贵的科学数据和研究技术。
如今,在北京动物园共有“三代”青头潜鸭54只,体圆、头大,雄性成年个体的头颈富有绿色光泽,眼眶亮白,胸腹之间白色、褐色和栗色的羽毛形成交错的花纹。它们体态轻盈,身姿灵活,不用在水面助跑也能起飞,还会游泳、潜水,活跃的身姿在饲养池内十分引人注目。
首个青头潜鸭人工种群在北京的成功建立,是北京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一环。北京动物园将与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继续合作,重点开展青头潜鸭饲养繁殖技术研究,进一步扩大青头潜鸭人工种群数量、研究其野化放归技术,持续为北京建设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典范做出贡献。

8月4日13时,北京市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预计今日午后开始,本市将出现强降雨天气,最强降雨集中在4日18时至5日05时。市防汛指挥部启动全市防汛一级应急响应,请市民注意安全防范。 北京市广电局牵头建设的应急广播体系,凭借3级响应机制、1437个终端覆盖网和269次精准播发,实现了从市级指挥到各区触达的全链条贯通,为防汛工作筑牢了信息传递的坚实防线。在这场与暴雨的较量中,广电科技精准预警守护生命线,应急广播及时播报零中断,依托应急广播,一些群众得以平安转移,数字信号穿透雨幕织就安全屏障。 应急广播体系在防汛中承担着关键信息传递的重任,能第一时间将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预警、洪水预警等内容精准送达各个角落。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了解如何通过这一高效体系获取防汛知识,是保障自身及家人安全的重要功课。 请山区险村险户、滞留游客、城区危旧房屋、低洼院落等受风险影响人员,要服从安排尽早转移,避险转移后未经允许不得返回,遇有紧急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或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