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中国网民正面评价中国的外籍奥运选手
Voice of America
中国的社交媒体用户对他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外国出生的奥林匹克运动员队伍的表现反应大多是积极的,但似乎对这些运动员是否被允许保留其外国国籍这一敏感问题保持沉默。
“有很多来自中国球迷的积极信息,感谢我,感谢我们的团队。我只是希望我知道如何得体的回应并真诚地感谢他们,让我有机会代表中国,”不会认汉语的韦瑞克说。 韦瑞克的观察与美国之音在他的两个美国出生的队友杰瑞米·史密斯(Jeremy Smith)和杰克·凯利奥斯(Jake Chelios)的微博上看到的帖子一致,他们也不是华裔。 守门员史密斯在周二的资格赛中以7-2负于加拿大的比赛中腿部受伤,不得不被送往医院,他在当天晚些时候向他的球迷发布了中文告别信息。这条讯息引发了数百条评论,其中一些是英文的,对他的努力表示钦佩,并祝他早日康复。
后卫凯利奥斯一天前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了一条中文信息,称他的球队在2月13日的小组预选赛中以0-5负于加拿大队是不幸的,并表示在淘汰赛中“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 “输赢不重要,但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冰球的未来,”一位微博用户用英文回复说。 “我们会关注你,爱你。”
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研究中国体育的专家、人类学教授苏珊·布劳内尔(Susan Brownell)说,这些出生在外国的冰球运动员很可能因为尊重中国人和中国的习俗而受到中国球迷的喜爱。 “他们几年前搬到中国为一家中国俱乐部效力,就表明了他们对中国的承诺。在这种情况下,我确实认为中国人会为你选择代表中国而感到荣幸和受宠若惊,”布劳内尔告诉美国之音。 布劳内尔说,中国球迷也可能没有指望男子或女子冰球队会成为奖牌争夺者。他们是排名最低的球队,凭借中国作为东道主而获得了自动参赛的资格。
中国女子冰球队在小组预选赛中赢了两场,输了两场。男队在小组赛中输掉了三场预选赛并在淘汰赛中落败,但在预选赛中输给德国时差距不大,是 以2比3失利。 美国之音没有看到中国社交媒体上有任何批评外国冰球运动员的帖子,但是布劳内尔说,这些评论有可能被审查。
19岁的花样滑冰选手朱易在团体赛和单人滑比赛中摔倒后,遭到了中国网民的狂喷,一些人还让她“回美国去吧”。美国和中国的新闻报道说,作为回应,中国的互联网审查机构屏蔽了中文标签“朱易摔了”,并删除了一些最具煽动性的帖子。 朱易是国际奥委会确认放弃外国国籍的中国30名归化运动员中唯一的一位。2018年,她把她的效忠对象从美国改为中国。 其他29名运动员似乎都没有这样做,尽管中国国籍法第8条规定,入籍为中国公民的人“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根据国际奥委会第41条规则,运动员必须是他们所代表国家的国民。 美国之音没有看到任何微博帖子讨论中国当局是否违反法律允许外国运动员以双重国籍的身份代表中国参加比赛这一敏感问题。 冰球运动员凯利奥斯上周告诉 《华尔街日报》 ,他和几名队友仍然持有美国护照。本月早些时候,史密斯在接受美国体育媒体 ESPN 的采访时说,他“告诉中国”,他“永远不会”放弃他的美国护照,“他们说没问题”。 有迹象显示,奥运双料冠军谷爱凌也没有放弃美国国籍。去年, 奥运官网Olympics.com 用多种语言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关于谷爱凌你不知道的五件事》,文章的结尾说她有“双重国籍”。
“双重国籍”的提法可以在这篇文章的阿拉伯语、法语、德语、印地语、意大利语、日语和西班牙语版本中看到。它也曾出现在文章的英文版中,但是到了2月9日或10日,在谷爱凌赢得她的第一枚金牌并一跃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不久后,这个说法被删除了。中文版以这样的一句话结尾,说谷“活跃在中美两地”,而不提她是有双重国籍的人。 国际奥委会没有回答美国之音的问题,即为什么从英文版的谷爱凌介绍资料中删除了这一表述。 对于记者们寻求证实她是否有双重国籍的问题,谷爱凌没有直接做出回应。在2月8日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她重申了此前的说法,称她在中国的时候是中国人,在美国的时候是美国人。 当被美国之音问及是否放弃加拿大国籍时,中国冰球前锋韦瑞克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我在中国的时候,我是中国人。”在中国男队以0比8负于美国队之后,德国新闻机构德国之声要求史密斯澄清他的美国公民身份时,史密斯也做了类似的表述。 美国的新闻报道援引其他来自北美的中国冰球运动员在北京对记者说的话,他们不被允许对此事发表评论。 “我认为这是中国的一次试验,”布劳内尔说,她指的是中国招募外籍运动员。她预测说:“如果这一计划奏效,在今后会出台宣布正式改变(归化入籍)政策的文件。”
韦瑞克说,他在未来看到了更多与中国男子国家队的合作。它的下一个重大挑战将是争取参加2026年意大利冬季奥运会的资格,到时,中国不会像这次那样获得自动参赛的资格。 韦瑞克说,中国男队对它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比赛结果感到失望,这表明它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有些比赛我们本来可以赢的。所以我们预计到2026年,我们将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团队,我们对此感到兴奋。”
(本文与美国之音新闻中心和美国之音中文部合作完成。)
报道外交政策和国际事务的美国之音多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