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坑人“美容贷”岂能广而告之
Beijing Daily
“先美丽,后买单”、“0利息0首付变美丽”、“花明天的钱得到今天的美”……这类 “美丽无忧”的宣传随处可见。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会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那些急于拥有“鸡蛋肤”、“巴掌脸”、“大长腿”的年轻男女,特别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却在有意无意中“中了毒”。这类不实广告,真可谓是把大量消费者引进“美容贷深坑”的“指路牌”。
9月2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的通知》:自即日起,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这意味着,这些不实甚至涉嫌诈骗的信息,失去了发散传播、蛊惑人心的机会,因“美容贷”而背上一身债的受害者,定会相应大大减少。
“美容贷”,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美容所进行的网贷行为。如今,对容貌深感焦虑、又没有经济能力去做医美项目的人,就是“美容贷”以及不法美容院的围猎对象。它们无缝配合,在诱导消费者选择高价医美项目的同时,推出貌似毫无负担的贷款,通过娴熟的话术,诱骗消费者入局。在取得消费者的盲目信任后,收取高额利息。据新华社报道,多名受害人在控诉“血泪史”时都表示,自己是在被还款压得透不过气来、对可能产生的征信污点产生巨大恐惧时,才发现各种“美容贷”的利息,几乎全部高达25%左右。一些受害者不得不再次借贷用以还款,甚至有些女孩子慌不择路,选择轻生。
“美容贷”,说白了,就是“校园贷”等非法网贷、套路贷的新变种。9月26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等十部门联合下发《医疗美容乱象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打击医美乱象,根治病灶、割除毒蔓,“美容贷”必然是重点整治内容。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扫黑风暴》中,关于“美丽贷”的重头戏,引发受众对于“美容贷”的愤怒声讨。现实生活中,自然更不容各种套路贷横行。卫生健康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网信部门、药品监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多方合力,给医美市场来一次“扫黑风暴”,才能保护更多消费者的权益、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净化信息传播空间,让医美市场回归医疗本质,不再有“盲区”、“灾区”。这不仅于消费者有益、于社会环境有益、于金融环境有益,更是对医美行业的祛邪扶正。

2月4日,同程旅行发布《2025春节假期旅行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春节,中国游客通过中转联运等方式开启了更聪明的团圆之旅,为了追求极致性价比,部分游客在返程途中选择在境外城市中转实现“跨境返岗”。从一二线城市回到低线城市的返乡大军,带动了家乡酒店的消费。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025春节假期期间,部分县城的中高端酒店预订热度较平日上涨超过四成。 2025春节期间,新一代出境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热门的日韩和“新马泰”,他们勇闯北极圈,让俄罗斯、北欧、日本的“十八线小城”也开启了“春运模式”。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冰岛雷克雅未克、挪威奥斯陆、日本札幌等小众出境游目的地的机票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