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含有150亿个细胞的人脑里做研究,他想让大脑“可视化”
Beijing Daily
2018年,在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立项答辩现场,一位院士问时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助理的王伊龙:“从以往的经历和研究成果看,你很优秀,跟着自己的老师做出了成绩。假设当选了卓青科学家,你愿不愿意在以前的基础上,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时隔5年,王伊龙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瞬脑血管紧张的收缩状态。“当时我面临一定的‘转向’,将研究重心从脑血管的大领域,转到细分的脑小血管方向。这是一片科学研究的蓝海,不仅没有明确的药物治疗方案,没有直接的医学诊疗证据,可供借鉴的先例也不多,可以说,一切都是空白,要靠研究者自己摸索和开拓。”
一连串的“没有”既是深不可测的挑战,也是未知汪洋中蕴藏着的无限可能,这激起了王伊龙和团队骨子里的探索精神,吸引他们不断深潜,如鲸向海。
最近,王伊龙带领团队发布了一项名为“高危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强化药物治疗的研究”新成果。这项名字缩写为“INSPIRES”(中文意为“激励”)的项目发现:发病72小时内,对急性症状性颅内外大动脉疾病患者进行即刻强化他汀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卒中21%的复发风险、16%的致残风险。
这些拗口的科研结论表述,关系着世界上数以千万计患者的安危。尤其在我国,脑血管病高发,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超过190万,给无数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王伊龙说:“尽量精准地识别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而快速给出最精准的治疗,是我们一直努力在做的事。”
在这个领域,最新版世界指南是2013年由王伊龙的博士生导师、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带领团队完成的“CHANCE”(中文意为“机会”)试验。该研究得出一个结论:轻型卒中患者发病24小时内,通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21天,可使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90天复发风险相对下降32%,且未增加出血等副作用。
“老师领衔的成果虽然改写了国际指南和实践,但目前指南中推荐的规范化治疗,对于轻型缺血性卒中,仍有约10%的早期复发风险。”王伊龙坦率地说,正是这些不完美,激起了他和团队精益求精的凌云壮志。作为学生,从老师这支主干上开枝散叶,带领属于自己的团队探索更深的领域,需要勇气,也需要老师有大格局和大胸怀。“在这方面,我的老师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
“在当下临床研究的大背景下,具有开创性的发现往往不是单纯的灵感迸发。相反,既要借助前人之力,更要依靠一套相对完善的顶层设计。”王伊龙说,2007年天坛医院开始牵头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这项研究参考了一些欧美国家经验,建立起中国脑血管病临床试验网,目前已吸引超过2000家国内医院加入。
依托这个全球最大的、由临床医院组成的科研协作平台,“INSPIRES”项目历时7年,累计入组6100例受试者,成功提交审核线上表单21万份,同步搭建了这些病例的生物样本库和影像数据库,收集颅脑影像病例达90%,收集病例基线血样达96%、发病后90天血样达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