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辉:北京满足俄诸多要求 普京为何来去匆匆](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2/02/id13561391-GettyImages-542908794-600x400-1-600x359.jpg)
周晓辉:北京满足俄诸多要求 普京为何来去匆匆
The Epoch Times
2月4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北京,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与习近平会晤等。有人注意到,习普会晤,普京走进会客大厅时,并未如以往那样伸出手,与等候在那里的习热烈握手,这大概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只是这样的见面,对于需要互相依靠的中俄双方领导人来...
更让人感到蹊跷的是,普京并未现身次日习举办的宴会。有消息指,普京业已返回俄罗斯,其在北京停留不足10个小时。与官方在其抵达北京高调报导不同的是,对于普京的离开,中共官媒的反应是静悄悄。
对于习普会晤为何没有握手,2月6日,俄罗斯总统办公厅礼宾司司长弗拉迪斯拉夫∙基塔耶夫给出了解释。他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这方面没有政治因素,而这个要求是来自中方,“我方同意了这一点”,“这是为了避免新冠病毒引起的危险和并发症而采取的措施”。显然,担心是来自北京,而非莫斯科,莫斯科只是给予配合。在中共一再宣传中国抗疫成果、渲染西方疫情之恐怖的情况下,北京此举恰恰折射了其对抗疫成效的不自信,以及内心对病毒的恐惧。
有意思的是,基塔耶夫还表示,“我们的中国伙伴不止一次强调过,这次活动同样也印证了俄罗斯总统是冬奥会开幕式的主要嘉宾。在疫情和防疫措施的限制下,中国伙伴满足了我们的很多需求和要求,为总统的访问提供最为舒适的环境。”
基塔耶夫的潜台词是,北京当局深知普京是冬奥会开幕式的最重要嘉宾,而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普京出席开幕式的的确确给北京长了脸。此外,为了换取普京出席,北京不仅给予了很好的招待,而且满足了俄方的诸多需求。
换言之,北京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换得普京出席开幕式。究竟付出了哪些代价呢?据大陆媒体报导,在普京访问期间,双方有关部门和企业共签署了15项合作文件,其中包括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天然气、小麦等大宗商品的购销协议,以及中俄北斗和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互操作的合作协议、信息化和数字化领域合作协议。
这些协议中,最引外界关注的是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过境哈萨克斯坦向中国供应1亿吨石油的协议,协议期为10年。同时,双方还签署了保障中国西部炼厂供油的原油购销合同补充协议。俄罗斯石油公司官网称,协议总额并没有确定,因为将取决于石油市场的价格,即“每次交付的价格以原油市场报价的公式计算,当前的计算为800亿美元(约5000亿人民币)。”
除了石油供应协议外,中石油还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天然气长期供应协议。根据协议,俄气公司将经由中俄远东线,向中石油供应100亿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中俄远东线达产后,俄罗斯向中国每年供应的管道天然气总量将达480亿立方米,较现有供应量规划提高约26%。
根据中共海关总署的数据,2021年第二季度,俄罗斯往中国供应天然气的价格由第一季度的121美元/方涨至148美元/方,那4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价格又是多少呢?要知道,欧洲天然气价格去年年底才涨到115美元/方。与国际市场相比,北京显然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支付给俄罗斯的价格还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