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辉:从李克强栗战书的两个举策 看形势不妙](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2/10/id13852808-GettyImages-1435474417_light-700x359.jpg)
周晓辉:从李克强栗战书的两个举策 看形势不妙
The Epoch Times
近日,大陆多地政府推出民众自费核酸检测政策,凸显地方财政和医保基金业已捉襟见肘,无力承担检测费用,而地方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又不得不坚持中共最高层的“动态清零”政策,将核酸检测进行下去。 地方财政有多糟糕?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
地方财政有多糟糕?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由于较高的财政支出,尤其在核酸检测、隔离等方面的支出,全国31个省市均处于财政赤字状态,赤字金额为5.5万亿元,地方财政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局面。其中,有22个省市财政赤字额超过1000亿元,四川省赤字额为3694亿元,排在第一位;河南省赤字额3370亿元,位居第二;财政收支大省广东,赤字额为2912亿元,排名第三。而曾在2021年向中央缴纳净收入6797.3亿元的上海,赤字为18亿元,是唯一一个低于百亿元的地区,在各省市中排名最低。
地方财政如此,中央财政也好不到哪里。同样是财政部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22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3%,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0.2%。其中国内增值税收入下降幅度达到45.7%,符合经济活动减少现象。而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8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此外,上半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7968亿元,支出54826亿元。中央财政赤字为5.05万亿元。
难看的财政数据,折射的是疫情下中国的经济惨况。几年来,一直说“政府要过紧日子”但并没有动真章的的中共总理李克强,在距离卸任还有三个多月时,终于下达了一个行政命令,即让各行政单位盘活国有资产来养活自己,缓解收支不平衡问题。
11月1日,财政部公开《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加快对房屋、土地、车辆等各类国有资产盘活利用,提升资产盘活利用效率,真正落实紧日子要求。所谓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包括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和依法支配的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43.5万亿元、负债总额11.2万亿元、净资产32.3万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15.3万亿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8.2万亿元。
《意见》允许行政事业单位盘活的国有资产,不仅包括低效运转、闲置的房屋、土地、车辆,还包括办公设备家具、大型仪器、软件等实物资产,同时也允许货币形式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按照预算管理规定予以管理和盘活。而盘活手段包括自用、共享、调剂、出租、处置等多种方式。
事实上,早在财政部颁布《意见》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加大了对闲置国有资产的处置力度。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非税收入287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而导致非税收入增长原因之一,正是处置国有产权。
不过,在二十大中共透出加速“左转”信号,经济大幅下滑,富有人群加速移民,大量民众手中无钱或不敢花钱的情况下,各地方当局抛售国有资产结果未必如其所愿,所获得的收入也是不确定和不稳定的。一些地方土地流拍就是明显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