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第七章——金融风暴的省思及因应方式
The Epoch Times
至于当前为防止风暴持续扩大,以及为使经济景气不致恶化所采取的降息、宽松通货、IMF金援、外汇管制、固定汇率,以及扩大内需等政策,恐怕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做法,若实施不当,或许反遭致“停滞膨胀”祸患。
本文原刊于经济部研究发展委员会之《经济情势暨评论》季刊4卷3期(1998年11月),由1997年7月引爆的亚洲金融风暴作深入省思。
从1997年7月起,“金融危机”就成为世人的梦魇,原先还不被当作重要事务,甚至于还被认为很快就会消失。没想到一年多以来,风暴不但未止歇,还像传染病似的到处蔓延,东南亚诸国固不必说,就是台湾、香港、新加坡这三个经济基本面被称为良好的经济体,也遭受严重波及,尤其香港这颗曾经是“自由经济堡垒”的“东方明珠”,竟然饱受摧残。风暴的威力继续扫到东北亚,南韩的景象凄凉,而本就深陷不景气的日本,更是雪上加霜;其后俄罗斯、中南美,甚至美国、欧洲也都无法幸免。局势的演变会伊于胡底,众说纷纭,除了应验“无国界经济”确实已经形成,祸福与共是全球人士必须接受的事实之外,事件的演变会不会恶化为全球经济大恐慌?1930年代的恶梦会再来吗?一直受到高度关切,为了防范于未然,各种论点纷纷出笼,期盼政府祭出有效政策的呼声此起彼落,而被认为医治1930年代世界经济大恐慌功臣的凯因斯(J.M. Keynes)备受怀念,不但希望其再世,而且他所倡导的“创造有效需求”之“政府干预”政策又大行其道,“反自由化”言论和行动弥漫,尤其防止资金自由流动的所谓“金融保守主义”已经抬头,政府管制力取得合理扩张,外汇管制和课税手段固然是通用方式,但以对抗所谓“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最值得注意。
问题是:通货紧缩会形成吗?以扩张通货的政策可能防止吗?还是会有难以逆料的长期后遗症会来到呢?为了厘清问题,非得寻根探源,将金融风暴的来龙去脉仔细解剖,俾找出罪魁祸首不可。以下先看通货紧缩课题。
近年来“通货紧缩”一词频频被提及,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其祸害较诸“通货膨胀”有百倍之大(马凯,1998)。对于通货膨胀,世人耳熟能详,但与之相对的通货紧缩又是何指呢?
顾名思义,“通货紧缩”就是通货呈现紧俏局面,通货量不足以融通需求,显示出来的现象是“一般物价”都滑落到“一般水准”以下。与通货膨胀一样,这里的一般物价和一般水准之说法都不太明确,可以说很难寻得一个共识标准,不过,我们倒可以找到一个实际例子来说明,这就是1929年到1933年间的世界景象,当时全球多数经济体的物价下跌近百分之卅,伴随而来的是生产衰退、企业大量破产,以及失业率升高。其实,换个大家都熟悉的名词,全球通货紧缩就是“全球经济大恐慌”的同义词。那么,大恐慌或通货紧缩会再来吗?而当前在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带动下降息、宽松通货、信用膨胀政策是避免通货紧缩或大恐慌的良药,或者反会出现生产停滞加上通货膨胀的“停滞膨胀”后果呢?
无可置疑的,至少自1998年第二季以来,全球各国的实质生产都呈现停滞局面,证据就是“经济成长率”的一再下滑。不过,纵使成长率是往下跌,但全球平均值却还不至于跌至负数,而表现最差的泰国、南韩及马来西亚,据WEFA估测,最坏的1998年各为负成长8.2%、6.7%和4.8%,还未降到两位数负值呢!而就一般物价言,以消费者物价指数表示的通货膨胀率,1998年全球平均为4.5%,最低的日本也有0.4%,并无下跌现象。再据英国伦敦《经济学人》周刊报导:当前富裕经济体的大多数服务价格不降反升,只有少数国家产品价格全面下跌,但离1930年代的景况远得很,真要举出一个呈现类似情景的国家,日本差可一比,其物价、产品价格及薪资同时下降,利率已接近于零,即便如此,离1929-33年当时的百分之卅以上的跌幅还差得远呢!(参见《经济日报》,1998年10月17日三版)
因此,无论以经济成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下滑来呈现通货紧缩或经济大恐慌,迄今都无此现象,即便再加上失业率,除了印尼1999年的城市失业率被预估可能达40%,差可与1930年代的美国一比外,连被认为情况极差的日本,其1998年的失业率仍未冲破4%,也当然更能凸显出截至1998年底,全球并无通货紧缩或大恐慌的局面。不过,目前还没发生的现象,不能说未来不会出现,何况金融风暴仍方兴未艾,那么,未来有可能发生全球经济大恐慌吗?
关于1930年代之后,全球出现经济大恐慌的预言,已有多次经验,较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1978年美国印裔学者巴崔(R. Batra)出版《浩劫1990一经济大恐慌即将来临》(The Great Depression of l990)一书的预言;另一次是日本1995年1月17日发生大地震,引发资金紧俏、利率上升、股市将崩盘、银行大量倒闭、信用也随即崩溃,于是被认为将重演1930年代经济大恐慌,该次的预言家也是巴崔。这两次的预言都没实现,是巴崔危言耸听还是因其警告引起世人惊觉而有所因应乃得避免呢?无论如何,迄1998年为止,可确定的是尚未重现1930年代景象,但未来有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