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開新篇丨突破土地房屋困局 讓市民住得到住得好
Ta Kung Pao
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政綱中指出,房屋問題是香港市民的最大關切,擁有好的居住環境是大家共同的期盼,因而要努力「精簡程序多管齊下,提供更多安居之所」。這部分政綱的核心,是以精簡程序、加強統籌、多元多方法發展、基建先行等舉措,突破阻礙土地房屋供應的制度性束縛和瓶頸,達至「快」、「多」、「好」的效果,全面提速、提效、提量增加土地房屋供應,讓市民安居樂業,促進百業興旺。點新聞就此訪問了三位土地房屋專家,包括立法會議員黃元山、謝偉銓,以及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共同探尋突破土地房屋困局的良策。
招國偉:讓市民住得到 住得好
截至2022年3月底,房委會最新公布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上升至6.1年,而長者一人申請者亦同時上升至4.1年,同創自1999年的新高。輪候宗數達到24.5萬宗。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出,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很大機會會持續,增加供應是人盡皆知的道理,但政府報告顯示在未來10年,已覓得330公頃的土地,足以興建33萬間公營房屋單位,但三分之二的供應仍要到2027/28年起才分批落成,屆時輪候時間才能有望改善,即基層市民還須等待最少5年的時間,才能有望加快上樓。若能透過精簡土地及縮壓建屋的時間,將後5年的公營房屋項目提早完成,甚至部分早於2027/28年完工,才能真正扭轉「頭輕尾重」的格局。
招國偉還指出,目前有不少公營房屋項目,由「生地」變為「熟地」以至建成單位,動輒至少要花上10年的時間。若新一屆政府要縮減建屋造地的時間,除了從政府架構上提高統籌協調決策部門的能力外,亦有需要訂定KPI指標,以量度項目進展的成效,以及進行相關的問責。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