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APEC向心力,共建开放包容亚太共同体](https://bjrbdzb--bjd--com--cn--01057tkca49c1.wsipv6.com/bjrb/mobile/2022/20221117/20221117_004/20221117_004_25990.jpg)
发挥APEC向心力,共建开放包容亚太共同体
Beijing Daily
11月份的东南亚备受瞩目。三场重要多边峰会分别在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举办,召集了为数众多的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共同为世界经济复苏寻求良方。
紧随二十国集团(G20)巴厘岛峰会之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于11月18日至19日在泰国曼谷举办,此次APEC峰会主题为“开放、联通、平衡”。
成立于1989年的APEC拥有21个成员,范围遍及东北亚、东南亚、大洋洲、北美和南美的广阔地区,覆盖全球38%人口,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分别占全球的61%和47%左右。作为亚太地区级别最高、范围最广、合作内容最多、机制最健全、成果最丰富的经济合作组织,30多年来,APEC推动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地区,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亚太:从地理概念到地缘合作
“APEC的诞生是可遇不可求的,它使‘亚太’这个词真正实现了由地理位置到地缘经济合作的概念转化。”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表示,APEC诞生于冷战结束的年代,当时,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渐成潮流,北美自贸区和欧盟都是当时的代表;同时,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APEC为太平洋两岸经济体的合作打开了一扇窗”。
在APEC成员积极努力之下,形成了坚持至今的“APEC方式”,即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灵活务实、循序渐进。刘晨阳强调,“最重要的是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这些要素保证了APEC成立30多年来,不论成员大小都能平等地表达利益诉求,并不断对合作领域和议题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这也是自我革新的内生动力。”
APEC的非约束性给成员提供了比较大的政策空间,涵盖的合作领域比单纯贸易投资广泛。“应对气候变化、卫生健康、扶贫等议题,都可以在APEC合作框架下进行探讨和推进。”刘晨阳指出,自贸协定的法律约束力对贸易投资的拉动作用往往比较突出,“但是对于某些成员一直达不成的或者贸易协定不涉及的领域,它的覆盖面没那么宽”。
“APEC在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方面,明确指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TP),包括拉美地区的太平洋联盟等自贸协定,都是通向亚太自贸区的可选路径和重要拼板。也就是说,APEC力图发挥积极的协调作用,促进亚太地区已经形成的重要自贸协定的对接或融合,避免不同自贸协定变成彼此封闭和恶性竞争的贸易集团。”刘晨阳说。
议题:从茂物目标到布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