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临近 调查:中国消费者大多捂紧钱包
The Epoch Times
11月7日,美国策略顾问公司贝恩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计划在双十一购物节期间有限度地消费,近一半消费者称将转向购买更便宜的品牌或自家品牌产品。
贝恩(Bain & Company)在各大城市中抽样访问了3000名市民,消费者对双十一的购物兴奋感已减弱,77%的消费者不打算增加开支,比例略高于去年的76%,并较2021年的49%显著提高。
贝恩认为,内地消费者信心仍略低于新冠疫情爆发前的水平,预计今年消耗品库存可能会增多。
调查说,前景黯淡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宏观经济逆风导致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价值,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首次推出的购物节的规模日益扩大和逐步成熟,电商平台上不断涌现同类的大促销活动。
贝恩公司驻香港零售业务合伙人詹姆斯‧杨(James Yang)表示:“这种谨慎程度与去年的消费者情绪相当,去年76%的受访购物者提到减少或维持双十一消费。”“双十一消费似乎存在结构性放缓的因素,这与其持续时间和规模有关。今年的调查更深入地挖掘了‘双十一’之后的总体消费意向,71%的受访者告诉我们,他们将在2023年之前削减或维持购物支出。”
调查说:有很大一部分受访者(35%)表示,他们正在等待更好的促销活动,以便让他们的钱花得更值,而18%的受访者则着眼进行大批量采购。然而,有较大比例的消费者(48%)表示,他们会选择较便宜的品牌或转向购买自有品牌产品。
调查显示,对商品价值的追求正在对各类产品产生两极化的影响。购物者在购买必需品(如纸巾、洗手液、泡面和宠物食品等)的同时,减少了对家用电器和家具等非必需品或大件商品的消费。但同时,他们仍然在外出用餐和旅行等方面寻求一些小享受。
在比较不同城市和年龄层的消费习惯时,调查发现,来自低收入阶层和低线城市的消费者最容易感受到压力,特别是婴儿潮世代(出生于1946—1964年)、X世代(出生于1965—1980年)和Z世代(出生于1997—2012年)。在大城市和高收入阶层的Z世代购物者中,这种价值意识心态也很突出,因为他们的消费能力尚未达到年长一代的水平。
此外,西方在华知名品牌也感受到中国消费低迷带来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