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年半创作,赵建成新作《开国大典》亮相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https://ie.bjd.com.cn/images/202107/01/60ddb9bae4b02c39f2267a03.jpeg)
历时一年半创作,赵建成新作《开国大典》亮相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Beijing Daily
日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展览展出中国画、油画、版画、综合材料和雕塑等近180件作品,集中体现了近年来党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最新成果。其中,艺术家赵建成新作《开国大典》亮相展出,以中国画这一民族艺术语言,带领观众重温开国大典的光辉历史时刻。
“2019年下半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安排我创作《开国大典》,我感到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赵建成说道,“党史专家为《开国大典》的创作确定了三个原则:描绘开国大典仪式;体现天安门元素;尊重历史事实,未出席的委员不能入画。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个题材的分量重大,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创作,对画家来讲是严峻的考验。” 此前,赵建成曾经历时5年完成了《换了人间——1949·北京》的巨制,在那段时间里,他查阅有关史料文献,收集了近三万张的历史照片,画了近百幅的人物素描,并为寻求更为贴切的绘画语言与表现形式做了大量的实验性工作。这幅作品为他此次创作《开国大典》做了重要铺垫。2019年9月,苏联拍摄的纪录片《中国的重生》公映,首次放出开国大典珍贵彩色画面。赵建成将这部纪录片翻来覆去观看了近百遍,对开国大典的时代背景与历史语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创作一幅崭新的《开国大典》,最难的莫过于跳出前作的既有的框架。董希文、唐勇力等画家已围绕开国大典创作经典佳作,如何找到新颖的构思立意,成为赵建成遇到的首要难题。构思的茫然中,延安时期的一张老照片令赵建成顿开茅塞,图中用木头架起的土台子站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聂荣臻等人,摄影师自下向上取仰角拍摄,人与台浑然一体。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