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建筑:法西斯灭亡后法西斯建筑何去何从?
BBC
至今在整个欧洲仍存在许多有争议、政治不正确的历史建筑。意大利一座小城找到妙法将法西斯主义建筑置于新的语境,成功让法西斯的意识形态遗产销融于无形。
意大利最北边的小城博尔扎诺(Bolzano),初看之下,其美丽风貌与阿尔卑斯山区的其他山城没有多大差别。
小城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脚下,两侧是高耸葱茏的群山,山谷中到处可见城堡、谷仓、教堂,还有一座接一座的葡萄园。这时,博尔扎诺就像一个美丽而奇异的玻璃雪花球,球中的风景是蜿蜒的街道、色彩柔和的房屋和巴洛克风格的酒馆。
但穿过博尔扎诺西面的塔尔弗河(Talfer),城镇风貌却突然大变。温馨宜人的街巷被宽阔的林荫大道和巨大而庄严的广场所取代,广场上耸立着毫无装饰的灰色楼房,还有如同高架桥般横越过林荫道的高大长方形柱廊和奇怪的环形拱门。此处的建筑是线性单调的,带着迫人的压倒性气势。
在这阴郁的建筑群中,有两座建筑特别突出。其一是占据着一整个巨大灰色街区的税务局大楼,墙身装饰着一组巨大的浅浮雕,为连续57个浮雕面板组成,主题是刻画意大利法西斯主义(Italian Fascism)从进军罗马(March on Rome)到殖民征服非洲这段自认为是时势造英雄的法西斯崛起历史。
浮雕中间是墨索里尼(Mussolini)骑在马背上,他伸出右臂,呈罗马式敬礼。这座宣传法西斯主义引人注目又难以忽视的的建筑,令人畏惧和厌恶,同时又令人困惑不已。
其次是博尔扎诺胜利纪念碑(Bolzano Victory Monument),这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非常显目的拱门,支撑拱门的立柱雕塑成象征法西斯运动的束棒。这座胜利之门从周遭灰色的公寓楼和绿树掩隐中魔幻般地拔地而起,给人一种虚浮空灵,几乎可以称之为幽灵般的存在感。其楣板上用拉丁文写着:“于吾国此国界处奠定此门。于此刻始吾民将传授语言、法律和文化至寰宇。”
胜利纪念碑建于1928年,现在被高高的金属栅栏围住。这座法西斯胜利之门一直是极右翼游行的集结点,也是数次有人企图炸而毁之的目标。历史学家杰弗里·施纳普(Jeffrey Schnapp)称之为“第一个真实的法西斯纪念碑”。
不过在今日,这两座宣扬法西斯主义的历史建筑则成为一项大胆艺术实验的核心题材,以解决有争议的纪念性建筑所引发的辩论,为其他有同样争议的群体提供了一个解决范式。这些社群对于是拆除还是保留带有种族主义、帝国主义或法西斯含义的纪念性建筑争议不决。
博尔扎诺这个意大利小城的德语叫博赞(Bozen),这两个名字现在都是官方正式名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博尔扎诺本是奥匈帝国(Austro-Hungarian Empire)山地省份南蒂罗尔(South Tyrol)最大的城市。南蒂罗尔省和博尔扎诺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讲德语的日耳曼人,但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Peace Conference)上,以意大利的安全为由将南蒂罗尔割让予意大利,以给意大利提供一条沿着阿尔卑斯山脊线分界的北部天然国界,并使意大利可以控制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布伦纳山口(Brenner Pass)。
在墨索里尼的统治下,这个多数居民非意大利人的边境区域推行了强硬的意大利化政策。原德语地名改为意大利语地名,原蒂洛尔文化机构被迫关闭,南蒂罗尔省90%人口使用的母语,即德语被严格禁止使用。
割让与意大利后,在博尔扎诺老城的河对岸建立起一个巨大的新城区和工业区,成千上万的意大利人被鼓励定居于此。新城区建立了许多彰显意大利法西斯"荣耀"的纪念碑和建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政府试图给予南蒂罗尔居民高度自治权来为过往的法西斯政策赎罪。此后德语居民的文化和语言权利将得到尊重,公共服务职位将根据语言比例分配,90%的征税收入将留于该地区。
但墨索里尼留下的法西斯历史建筑仍然很碍眼,引起不同语种居民摩擦不断。博尔扎诺大学(University of Bolzano)现代史教授安德里亚·迪·米歇尔(Andrea Di Michele)说,“对于德语居民,这些建筑是意大利法西斯试图消灭他们文化和语言的意大利化象征,他们希望拆除这些历史建筑。虽然博尔扎诺位于讲德语为主的省份,但这个城市讲意大利语的居民现在已占多数,他们特别把胜利碑视为他们在该地区的意大利身份的象征,而不认为是法西斯主义的符号。”
由于破坏和未遂爆炸持续不断,当局围住胜利碑建了一圈巨大的铁栏,阻止居民靠近,而税务局大楼则不得不由宪兵24小时看守。意大利语和德语极右团体都利用这两座建筑集会,举行针锋相对的示威。解决冲突的多次尝试都因互不相让而以失败告终。
意大利并不是唯一因法西斯时代的建筑遗产起争议的国家。在西班牙民主化初期通过的遗忘共识条约让佛朗哥(Franco)时代的法西斯历史建筑基本上保持原状,直到2007年通过《历史记忆法》(Historical Memory Law),才为拆除提供了法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