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华街的贯通与和平门的由来](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news/c2cb98123fdad4a03b577c924fe6847d.jpeg)
北京新华街的贯通与和平门的由来
Beijing Daily
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城市脊梁,是构筑城市空间格局的一条基准线。它是一条政治轴线、秩序轴线、礼仪轴线,不具有贯通南北的通行功能,而在北京城的西侧有一条与中轴线大体平行的交通干道,这就是今天的新华街。 为便利交通拟开辟新华街
明清时期,北京的主要角色是国都,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城市管理机构。民国建立之初,隶属内务部的京师警察厅承担了管理北京的主责。1914年6月,在袁世凯的支持下,京都市政公所正式创办,主要负责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市政建设,时任内务总长、与袁世凯过从甚密的朱启钤担任首任市政督办。这一人员安排一方面表明中央政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为北京的市政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与资源保障。 北京传统的城市空间被几重城墙层层分割,这符合北京作为天子之都的政治定位与职能。但是民国建立之后,原来支撑这种空间结构的皇权政治体制解体,北京的城市功能发生变化,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城市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由层层城墙造成的空间区隔越来越不利于人员往来与物资流通。以正阳门外大栅栏、天桥地区为例,其作为北京重要的商业区域,在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内城生活的人们必须穿越正阳门或绕道宣武门才能到达,而这两处城门门洞狭窄,常常拥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京都市政公所首先将正阳门改造工程提上议事日程。同时,新华街的开辟也进入城市管理者的视野。他们建议,北部以新华门为起点,向南在西城墙根化石桥开辟一城门洞,建一个铁桥,跨过护城河,直达骡马市大街之虎坊桥。这条干道与北京中轴线几乎平行,核心点是要在内城城墙处开辟一个门洞,沟通内外城的交通。内务部很快批准了这一计划,并拟将开辟城墙门洞工程承包给一家德国公司,价格为40万元。 在京都市政公所的计划中,这条城市干道的北部起点是北洋政府的总统府正门——新华门,这个起点也具有象征意义。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总统府确定在中南海的海晏堂,更名为居仁堂,南海南侧的宝月楼被改造为对外开放的门楼,命名新华门,门前街道更名为府前街(就是今天的西长安街)。在中南海西北部的摄政王府设立国务院,在总统府的西南方不远处设立议会大楼,京都市政公所也设在此地。正是因此,这条街道当时命名为“新华街”。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