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戴上“翡翠项链”,城市绿意盎然,市民休闲游玩有了好去处
Beijing Daily
首都北京,被两道葱郁的绿化隔离带环抱,一个个公园散落其上,被形象地称为两条“翡翠项链”。 这两条“翡翠项链”的构思,始于三十余年前。1988年,绿隔正式启动建设,希望起到绿化城乡隔离带、改善环境的作用。今年,四环与五环路之间的“一绿”基本实现闭环,102个公园开放,另外7个也将在年底落成。六环路附近的“二绿”地区也在加速建设,目前已有40余个公园开放。
“翡翠项链”给北京带来的不仅是绿意盎然。近年来,本市在多元增绿的同时,也为绿隔“减量提质”,让这片珍贵的绿色不仅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也成为野生动植物在大都市中的家园。
“当城市规模不大的时候,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问题都可以在内部化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王成说,但当城市连片发展,这些问题就变得突出。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也难寻自然之美。
以绿控地,防止城市无序开发,是绿隔诞生之初最重要的使命,也是国际规划界的共识。
1924年,世界各地的规划学者们齐聚阿姆斯特丹,达成了七项共识,其中之一就是“以环城绿带抑制城市扩张”。此后近百年间,很多国际大城市的规划建设都受此影响。工业发达的英国伦敦最先尝到了城市连片发展的苦头,在1938年推出了《绿带法》。1953年,莫斯科也在城市周边规划了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
北京首次提出绿隔是在1958年。在当年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规划市区面积为600平方公里,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面积为314平方公里。大片的绿化带能够将城市中心区和边缘集团隔开,以防止中心地区与外围组团连成一片(俗称“摊大饼”)。
可城市发展快得出人意料,规划图上的这抹绿,一度步步后退。
市园林绿化局生态修复处处长王金增向记者展示了不同年代的城市规划图。1983版规划中,“一绿”面积缩减至260平方公里。到1993年,城市向东部和东南部扩展,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1040平方公里,“一绿”更加支离破碎,调减至24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