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陶宛驻美大使:俄乌战争效应是台湾机遇](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2/03/id13616598-GettyImages-1238850368-700x359.jpg)
前立陶宛驻美大使:俄乌战争效应是台湾机遇
The Epoch Times
立陶宛前驻美国大使帕维里欧尼斯指出,“俄乌战争对国际政治冲击相当于911事件,但对台湾是重要机遇”。随俄罗斯、中共政权本质及其构成安全威胁明朗化,台湾宜把握机会巩固国际支持。
据中央社报导,帕维里欧尼斯受访透露,俄乌战争爆发前,他与部分乌克兰国会议员酝酿共同访问台湾,且与台湾务实发展实质关系的想法在乌国行政体系也获支持,“当乌克兰终于战胜俄罗斯,我们就要来实践他们的梦想”。
51岁的帕维里欧尼斯在2010至2015年担任立陶宛驻美大使,在此之前有近20年时间参与主导对欧事务,曾任外交部高阶官员并在立陶宛加入欧盟的过程中,担任首席谈判长副手。
他自2016年起任立陶宛国会议员,隶属目前执政的“祖国联盟-基督教民主党”,并在担任外交委员会主席期间,推动并见证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成立。
对于友人称他是强悍的“自由斗士”,帕维里欧尼斯近日受访时幽默表示,他已被俄罗斯、白俄罗斯列入制裁名单,但至今未获北京“青睐”。他说:“我已50多岁,竟然还没被中(共)国制裁,我发誓会加紧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对“坦克人”的认识多从1989年天安门事件开始,但事实上,在前华沙公约国家境内,平民以肉身阻挡苏联当局下令发动的坦克攻击,并非罕见现象。帕维里欧尼斯就曾在1991年1月苏联血腥镇压立陶宛争取自由独立时,站在坦克前要红军和特种部队滚回去。
当时最血腥的场景发生在维尔纽斯电视塔一带。帕维里欧尼斯说,“朋友、同学就死在我眼前”。但那段坦然面对枪林弹雨的日子却是他至今最快乐的时光。他说:“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要从事外交工作,绝不再让俄罗斯有机会透过武力解决问题、要让立陶宛重新回到西方。”
立陶宛一向以自身以小搏大的外交传统为傲。自1944年遭苏联占领至1990年,立陶宛努力在美国等不承认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统治权的国家维持公使团运作。
帕维里欧尼斯说,当时在华府的公使团缺乏金钱奥援、工作环境十分艰难,外交官没有固定薪水,有时甚至没钱使用暖气,有人还精神出状况,但立陶宛的外交抵抗依然坚持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