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拿地 钱从何来?](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2/02/id13590128-1111081817231538-600x400-600x359.jpg)
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拿地 钱从何来?
The Epoch Times
近年来,三道红线管控下民营房企深陷流动性危机,致其减少购地,这使得靠“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陷入困境。日前,地方政府融资(城投)平台成了拿地的主力军。分析表示,这些融资平台实质是地方政府借钱举债的白手套,中共是在靠印钞或向民间转嫁来解决债务危机,以此维系岌岌可危的地方政府和中国楼市。
截至2022年1月18日,中国22个试点城市已完成2021年全部三轮集中土拍。22城累计供应宅地宗数较2020年增加6%,但累计成交宅地宗数较2020年下跌6%。房地产数据公司北京诸葛找房显示,22城流拍率,首轮为10%以下,二轮达36.2%,三轮也达到24.4%。
中国指数研究院土地拍卖监测总监张凯对媒体表示,受“三道红线”政策打击,民营房企资金紧张没钱竞标,国有企业成为拿地主力,以托底房地产市场并支持地方政府。
易居中国研究与发展研究院研究主任严跃进对媒体表示,近几个月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购买了全国约30%的地块,在一些县城的贡献率可能上升至50%左右。
所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据中共银监发(2013)10号文件定义,是指“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机关、事业、企业三类法人”。
旅美经济学家黄峻(Davy Jun Huang)对大纪元表示,地方融资平台(城投公司)是地方政府的地方国有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积极参加土地招拍挂,是按照地方政府的指示操作,“意图是‘制造土地市场日渐复苏’的‘人造预期’,以此在数据上混淆市场预期”。
资料显示,1994年,中共分税制等财政金融体系改革后,一方面,地方政府因消费税、增值税等主要税种归缴中央,财政困境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因规定不能直接贷款给政府部门与行政机构,贷款投向成为商业银行纠结问题。
上世纪末,在国有大行以及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下,地方政府开始设立融资平台公司(地方国企),以地方政府拨入的项目垄断性收入、有收益项目、股权及土地等资产,来承接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也变相实现地方政府融资目的。
地方融资平台除从银监会体系获得贷款及非标融资外,融资平台还可以通过以上资产发债融资,即所谓的城投债,包括发改委体系下的企业债、证监会体系下的公司债以及交易商协会旗下的中票短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