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经济困境非习近平思想能解决
The Epoch Times
中共的“清零”政策使其经济同样陷入困境,这种影响既直接又间接地阻断了各种商品的供应链,甚至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情绪。
8月13日,上海卫生部门发现,一名感染了COVID-19儿童的密切接触者曾经去过上海一家宜家(Ikea)商店。根据上海严格的病毒控制规定,该商店必须立即封锁,并将里面的所有人员,包括购物人员和服务人员送去隔离,惊慌失措的购物者立刻冲向店门,拚命推开警卫,夺路而逃。
在中国大陆,任何敢于出门度假的人都面临类似的潜在危险。本月,多达15万名游客被滞留在海南岛,该地区本月初爆发疫情。那些希望离开海南的民众面临着繁重的核酸测试以及大面积航班取消。
中共的“清零”政策使其经济同样陷入困境,这种影响既直接又间接地阻断了各种商品的供应链,甚至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情绪。
《经济学人》8月18日刊登题为“中国经济被一系列问题围困”的文章,谈到中国房地产危机,中国人消费紧缩等经济问题。文章的结论是,这些都不是习近平想要的二十大经济环境,也不是习近平思想能够解决的。
文章表示,每一个被临时管控的购物者或游客,都可能带来成千上万的人不愿意去购物、旅行或消费,以避免类似被临时管控的命运。中国第二季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历史上最低的。因此,中国的消费增长已经落后于工业增长和出口的增长。7月份的零售额仅比一年前高出2.7%。经通货膨胀调整后,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萎缩。
家具的销售一直特别疲软,不仅仅是因为人们不敢进入宜家商场。购买家具与房屋购买密切相关,而房屋购买已经暴跌。与一年前相比,7月份住宅销售下降了28%以上。疲软的销售反过来又给价格带来了下行压力。
最重要的是,提前买楼花的人不再能确定所购买的公寓是否会完工。许多陷入困境的地产开发商缺乏完成建筑所需的现金,而且再也找不到人或银行借给他们钱了。这导致预售房产的完工时间长期拖延,促使越来越多的买主威胁要停止偿还房贷。
糟糕的经济数据终于迫使央行采取行动。中国央行在8月15日将两项利率降低了0.1个百分点,与全球收紧货币政策的趋势相悖。但这些降准措施可能不会有效,因为对贷款的需求是如此疲软。自4月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一直比其广泛的信贷存量增长得快。另一家经纪商海通证券的姜佩珊和孙丽萍表示,自2015年以来,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这表明人们热衷于积累资金而不是借贷。两人认为,“资金闲置的情况非常普遍”。这引起了人们对会发生“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的担忧,使得央行货币政策在恢复经济增长方面变得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