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北京历史文化整体价值](https://bjrbdzb--bjd--com--cn--ca49c18pd.3pco.ourwebpicvip.com/bjrb/mobile/2022/20220225/20220225_021/20220225_021_37416.jpg)
凸显北京历史文化整体价值
Beijing Daily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强调,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好北京城市副中心。经过数年建设,一座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正逐渐成熟。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传承和彰显了千年都城的文化底蕴。副中心虽然是近年来规划建设的现代化新城,但与北京这座千年古都有着文化上不可割断的联系。审视副中心的城市风格特色就要有古都历史文化的视角。因此副中心控规提出要“遵循中华营城理念、北京建城传统、通州地域文脉”。近年来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充分彰显突出了古都长安街的东延线和大运河的历史联系,构筑起了连接古都与副中心的两条历史文化纽带。利用3年时间完成的全长10公里的长安街延长线城市副中心段提升改造工程,尽展“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长安街气质。2021年又以长安街东延这条“大动脉”为轴,向纵深延伸,如意、祥云、莲花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充分融入。通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等方式,实现了古都城市与城市副中心历史文化在空间上的呼应,使古都文化成为城市副中心文化的底蕴和起点。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充分融汇运河历史文化,发挥了运河文化带的“龙头”作用。副中心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为打造中国大运河文化金名片规划了清晰路径。“三庙一塔”景观的整体提升,再现了通州八景之首——“古塔凌云”景致。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已成为市民理想的游玩和休闲场所,为副中心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础。作为副中心重要文化地标的大剧院,又名“文化粮仓”,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首都博物馆(东馆)又名“运河之舟”,运用船、帆、水三元素描绘出一幅运河图景。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在文化遗产的“古为今用”上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城市副中心所处的通州地域,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资源优势,既包括丰富而集中的大运河相关文化遗产,也有燕山南麓大道串联的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由此形成的一河三城、一道多点格局,有着宝贵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社会影响力。为了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副中心在城市建设中进行了诸多探索,将各类历史遗迹、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使之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根基。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是北京市首个主动实施、具有现代意义的考古遗址公园。在城市建设中完整地保护一座古城并建设遗址公园,这在全国是首例。参照核心区城市更新项目成功经验,通州南大街十八个半截胡同的“申请式腾退”通过织补整理,既保留了街巷胡同格局和历史建筑,也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千年城市,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实现与历史上“千年古城”的文化对接,既需要更多先进理念、实践措施,还要继续以更高站位和视角,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认识提炼总结副中心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坚持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适应活态遗产特点,使历史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奠定新时代千年之城的坚实基础。(作者王洪波 为北京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原标题:凸显北京历史文化整体价值)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u010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