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赞助从良机变雷区,跨国企业难念“中国经”
The New York Times
原本是营销良机的冬奥赞助活动招致政界及人权组织批评。在进入全球最大市场的诱惑和来自美欧的压力之间,一些公司选择缩减在华业务,也有企业通过游说规避风险。
华盛顿——企业通常乐于掏钱赞助奥运会,因为这不仅有助于生意,还能够提升品牌形象。但今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召开,宝洁为了避免与中国专制政府联系在一起带来的负面影响,付出了更多的代价。
该公司是使这个全球体育竞赛成为可能的13个“全球奥运合作伙伴”之一,去年它聘请华盛顿的游说者,成功挫败了禁止北京冬奥会的赞助商向美国政府出售产品的立法。该法案将禁止帮宝适、汰渍、品客和其他宝洁产品进入军队物资供应站,以抗议该公司参与这个被视为洗白中国政府的活动。
宝洁公司负责全球政府关系的高级主管肖恩·马尔瓦尼在去年8月发给国会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这项修正案将惩罚宝洁公司和奥林匹克运动,包括美国运动员也将成为受害者。”
世界上的一些大企业在试图跨越美中国之间日益扩大的政治鸿沟时,陷入了一个不安的境地:在一个国家对生意有利的事情,在另一个国家却日益成为一种不利的障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几十年来,中美两国的商业利益集团一直将双方的经济合作描述为一种“双赢关系”。但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长,华盛顿越来越认为中国的胜利对美国而言就是失败。
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办的决定,使赞助变成了雷区,而这原本是营销行业的良机之一。
这届冬奥会的赞助商受到了政界人士和人权组织的谴责,他们说,这种行为是对中共暴行心照不宣的支持,包括在新疆侵犯人权、对媒体的审查和对异见人士的大规模监视。
“我们的企业、大学和体育联盟似乎没有完全理解的一件事是,要在中共的食槽里吃东西,你就必须变成一头猪,”改变中国(ChinaChange.org)的主编曹雅学本月告诉国会。这是一个报道公民社会和人权问题的网站。
这种紧张关系也出现在其他的领域,包括在新疆,那里有数百万少数民族遭到拘留、迫害,或被迫在田间、工厂里工作。6月,美国将颁布一项涉及范围广泛的法律,扩大对新疆的限制,使美国有权阻止进口采用该地区任何原材料制造的产品。
试图遵守这些新进口限制的跨国企业发现自己在中国面临代价高昂的反弹,中国否认所有关于种族灭绝的指控。H&M、耐克和英特尔都因试图将新疆从供应链中移除而陷入公关灾难。
更严厉的惩罚可能还在后面。试图切断与新疆关系的公司可能会触犯中国的反外国制裁法,这部法律允许当局打击那些遵守在他们看来歧视中国的外国法规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