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知识青年探寻“主义”之路,珍贵史料还原旅欧支部红色历史
Beijing Daily
今天上午,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举办的“寻路法兰西——中共旅欧支部史料展”开幕。展览中,200余张历史照片、历史文献档案图片及30余件文物及复制件,展示了中共旅欧支部的成立、发展过程、主要活动和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的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初兴。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进下,1919年至1920年形成热潮,先后有20批次、1800余人赴法勤工俭学,漂洋过海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做工、求学的足迹遍布法国全境及比利时、德国等地,其中的先进分子在理论学习和斗争实践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共旅欧支部,为党的创建、发展、壮大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思想、组织和人才准备,是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一支“劲旅”。
展览对这一段少为人知的红色历史进行了还原。保定育德中学发给贺果的毕业证书,上海法文协会的残牌,邓小平、李富春等在法学习、工作的档案,中共旅欧支部成立的通告,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等文物文献,见证了先进知识青年探寻“主义”之路,最终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思想历程。
展览第一部分,《平民》周报的创刊号和第2号附张并排陈列。“附张是首次对外公开展出。”展览策展人之一田丹介绍,《平民》于1919年由北京高等法文专修馆学生编辑,附张上刊载有赵世炎给平民周报社的来信,来信揭示了该周报外文翻译调整的背后。“赵世炎信中表示,创刊号中将‘平民’二字翻译为法文la bourgeois不够妥当,因为法语的意思是‘资产阶级’,他认为应该翻译为people。事实上,在第2号中,确实已经将翻译调整为了people。”与《平民》并排展出的还有1918年3月在上海创刊的中国第一份关注劳工问题的杂志《劳动》、陈延年等主编的《进化》创刊号、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学会出版的《工学》等。策展方表示,这些宣传社会主义思潮的五四进步刊物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勃然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生动阐释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共旅欧支部成立的关联性。
展期持续至6月下旬,观众可通过“北大红楼”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原标题:珍贵史料还原旅欧支部红色历史)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牛伟坤 武亦彬 摄
流程编辑:U02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2024年爆火出圈的网络热梗里,一句“北京到底有谁在啊”直到现在还被网友津津乐道,它不仅彰显着“北京大视听”作品《玫瑰的故事》的热播,还将热度蔓延到文旅市场。政协委员们热议2024年北京文化大丰收,展望2025年北京视听发展新气象。 “2024年是北京视听内容创作的丰收年,满屏精品接续不断,北京精品创作成绩在全国一马当先。”来自文艺界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一口气报出了一串儿2024年北京视听精品创作亮点——《南来北往》《我的阿勒泰》等7部“北京大视听”作品获得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居全国首位;《父辈的荣耀》《欢迎来到麦乐村》荣获飞天奖;《最美中轴线(第三季)》捧回了星光奖。
2024年12月28日,位于石景山西部五里坨地区的社区综合商业——北京石景山和美汇正式开业。作为中交投资有限公司商业管理分公司(简称“中交投资商管分公司”)在北京的商业首秀,和美汇的亮相不仅为石景山西部地区注入了全新的商业活力,更一举成为京西地区消费的“新地标”。 石景山和美汇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地下2层、地上5层,共汇集了60余家品牌,招商率高达95%。项目以五大特色主题空间为核心,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业体验。开业仅两天,就吸引了近20万人次的客流量,销售额高达500万元,家家悦、熙美诚品、沪上阿姨、青年公社、好特卖、兰熊鲜奶、满巍明等多家品牌店铺销售额在北京市及石景山区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