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轰炸基辅能让乌克兰投降吗?历史告诉我们:不能
The New York Times
自“二战”以来,许多战时领导人都曾试图通过轰炸敌方首都来吓唬对手。这意在逼迫目标国家领导人就范,但在实践中往往适得其反,反而让被攻击的国家更坚决地战斗。
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对基辅和其他乌克兰城市进行导弹袭击,此前许多战时领导人都曾试图通过轰炸敌方首都来吓唬对手。
自从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通过最早的远程导弹和战机轰炸伦敦以来,几乎每场重要战争都有类似袭击。
其目标几乎都是一样的:迫使目标国领导人降低战争投入或求和。
通常这样做是要迫使这些领导人自问,首都的文化地标和经济功能是否值得冒风险——尤其还可以恐吓该国民众,让他们减少对战争的支持。
但是,坚持这种策略的领导人总会看到它一再失败。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打击往往适得其反,会令对方的政界和公众更坚决地战斗——这样的决心正是这些领导人本想削弱的——甚至还会刺激被攻击国家制定更高的战争目标。
“二战”中获胜的盟国确实强调对城市进行大规模轰炸的战略,这也是此后各国多次重复这一战略的部分原因。德累斯顿和东京等城市被摧毁,上万平民丧生,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然而,历史学家现在普遍认为,即使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这些国家造成巨大消耗,但主要是因为它对德国和日本的工业产出受到了损害,而不是因为它造成了恐怖。轴心国也积极地轰炸敌方城市,这令人们进一步怀疑该战略本身是否可以成为决定性因素。
而且,“二战”中的教训对人们理解之后的战争未必有帮助,因为各国迅速从那场冲突中吸取教训,将军事生产从城市中心转移出去。很明显,这种轰炸从那以后就很少奏效。
1940年纳粹轰炸袭击后,伦敦的建筑成了一片废墟。 Associated Press
美国的战争策划者在朝鲜战争中发现了这一点,轰炸平壤只会强化朝鲜的决心。十年后,他们在越南再次尝试。但五角大楼的一份内部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对北越首都河内的袭击“回过头来看,是一次严重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