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 抗疫曙光漸露 「動態清零」仍需堅持
Ta Kung Pao
文/李曉蓉
第五波疫情快速上升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市民對現階段抗疫工作的看法有何變化?紫荊研究院最新民調顯示,近八成市民肯定中央援港防控專家組的工作,87.7%受訪者認同專家組所提出的抗疫「三減」目標,83.2%受訪者支持內地醫護人員來港支援。這表明在中央的全力支持和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社會取得更多共識,戰疫信心更堅定,這些都是最終戰勝疫情必不可少的思想基礎。
自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香港錄得逾一百萬宗感染個案、逾五千宗死亡。昨日政府宣布一系列新的防疫措施,更引發「為放開而放開」、會否造成疫情反彈的擔憂。中央援港防控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今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指出,特區政府作出暫不進行全員檢測是基於疫情防控優先要求作出的決定,並不意味著「躺平」。優先和重點的任務仍然是減少重癥,減少死亡,減少感染,尤其老年人的優先保護是重中之重。
民調結果表明,多數市民清醒認識到,雖然當下嚴峻的疫情大大增加了「動態清零」的難度,但如果半途而廢,就此「躺平」,放任病毒肆虐,香港一定會付出更加沈重的代價。唯有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才是對香港市民福祉最有利,對香港社會最負責任的做法。
近期香港抗疫效率的有效提升,與中央「有求必應」,從物資保障到專家指導,再到醫護援港密不可分。特別是近期內地醫護援港持續成為關註焦點,無論是行政長官在記者會上對內地醫護的肯定,還是民調中逾八成市民支持其來港,都是源於他們來港後所展現出的敬業精神和職業素養,贏得了普遍認可。政府應更註重跟進內地醫護是否可以人盡其才參與救助,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給予更合理的安排,讓他們安心工作,也讓內地民眾放心。
盡管連日新增個案數量有所回落,但社會必須摒棄Omicron等同大號流感等謬論,必須清醒認識到一旦忽視其危害性,仍將令公眾健康生命安全付出慘痛代價。而病毒的進一步變種、香港居住條件、一老一小接種率不高等風險因素依舊存在。唯有毫不動搖的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按照「三減三重一優先」的努力方向,真正做到「科學精準,動態清零」,才能取得抗疫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