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 市民生命至上 港府須加強樹木檢視工作
Ta Kung Pao
文 / 柯創盛
近日,在何文田巴富街合一堂學校門口的一棵10米高鳳凰木突然倒塌,砸毀4部經過車輛,被砸車頂嚴重凹陷,車頭擋風玻璃粉碎,部分樹幹更壓入車廂,僅離司機數吋,場面驚心動魄,再加上事發時是上學繁忙時段,車水馬龍,大樹塌下幸未釀成嚴重交通事故,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特區政府須高度警惕,藉此機會認真檢視市區中的所有大型樹木。
資料顯示,本港曾發生多宗塌樹意外。2005年2月,大埔林村兩棵被當地村民視為神靈的大榕樹,塌下壓傷2名正在許願的市民;2008年8月,屹立於赤柱大街的古樹「刺桐」,其樹幹重1噸,突然塌下造成3人傷亡,其中19歲港大女生當場死亡;2018年8月,秀茂坪新清水灣道基順學校附近一棵大樹的樹枝,倒塌擊中1名印籍女傭。顯然,倒塌的樹木往往重達數噸,對市民生命威脅程度頗高。
實際上,香港人行道本就較為狹窄,種植大樹無疑「危機四伏」,就如本次倒塌的鳳凰木最多可長至高20米、闊24米、樹幹粗1米。更可況大樹需要更寬闊的生長環境,汲取更多養分,卻被種於狹窄的行人路旁,可謂十分之不明智。康文署在4月22日檢查該倒塌的鳳凰木時,其表面未有任何腐爛跡象,香港氣候潮濕,夏季又是雨季,倘若時隔1年、2年僅從外觀檢查,相信許多內部開始逐漸腐爛的樹木都未能及時發現。細思極恐的是,光本次塌樹事件的何文田校區,就約有70棵這般體型的大樹。提高檢視樹木的頻率刻不容緩,應至1年2次,甚至1季度1次。
再者,據2020年底統計,9個部門管轄範圍內位於高人流車流地點的樹木多達94萬棵。「政出多門」的模式很難準確地對巿區近百萬棵樹木做出風險評估,那美化市容的樹木便成為造成傷亡意外的「計時炸彈」。難以想像作為國際都市的香港,市民出行如「四面楚歌」一般,基本的生命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因此,特區政府要痛定思痛,加強行政主導,制定更統一高效的樹木管理及風險評估標準。筆者認為,當局應對本港所有位於市區的大樹進行檢視,除了基本的外觀檢查,更要使用專業儀器檢視樹木內部情況,尤其是針對學校、商圈、交通路口等高人流地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如發現異樣樹木,須果斷處理,輕則用藥,重則遷移或清除,把市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