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 實施「0+7」 促進經濟復常
Ta Kung Pao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張學修。(資料圖片)
文 / 張學修
特區政府放寬入境檢疫安排至「3+4」後,取得了不錯的成效,近來多名傳染病專家紛紛認為本港可進一步放寬至「0+7」,即入境人士只需7天在家醫學觀察,毋須酒店檢疫。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日前表示,現時入境確診數字相比本港整體數字為低,只佔0.8%,各地已基本上取消所有入境檢疫限制,海外輸入個案的風險低,只要入境人士完成接種3劑新冠疫苗,而本港機場有足夠能力應付增加的人流,他認為現在已可實施「0+7」檢疫安排。同時,醫管局前行政總裁梁柏賢在社交網站亦表示,現時政府採取較寬鬆態度處理疫情,期望政府能夠隨着這個復常方向,逐步取消圍封強檢、放寬學校全日面授教學、盡快將入境檢疫放寬至「0+7」。
「0+7」方案不僅得到專家的認可,亦是民心所向。香港作為一個高度外向型和開放的經濟體系,卻已經「封關」兩年多,港人生活大受影響,與內地通關及海外的往來被按下「暫停鍵」,民生和經濟受到嚴重打擊。各行各業在疫下苦苦掙扎求存,已是筋疲力盡,甚至不少中小企、個體戶支撐不住只能結業,通關是經濟全面復蘇必不可少的一環,只有儘快與外界接軌,恢復各類經濟活動,否則香港只會白白流失人才、企業、資金及各項中心樞紐地位,整個經濟將如骨牌式倒下。尤其即將到來的11月將有兩場重要國際活動,是重新向國際社會展現本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開放形象和魅力的重要機會,不僅可以增進商業交流,也能夠大批吸引外來旅客入境,帶動刺激本地消費。綜合考慮防疫和發展經濟民生,放寬對外通關,是市民最關心的事,也是一個合理的選擇,越早放寬至「0+7」,就能越早為香港經濟註入新的「活水」。
行政長官李家超近來埋首施政報告的咨詢工作,月底將訪粵,相信政府有望跟內地爭取進一步放寬檢疫。新班子上任近兩月,在對外通關的問題上,拿出了「以結果為目標」的魄力,靈活調整防疫措施,亦能聽進各界意見和市民心聲。例如本月初,社會頻頻呼籲放寬海外人士入境本港的隔離檢疫期,特區政府隨後就公布了「3+4」和「紅黃碼」政策,比社會預期的更爲寬鬆,可見政府的確將市民最關心的「通關問題」作爲首要任務處理,急民之所急。「0+7」方案的民意日漸高漲,目前數據亦表示輸入個案並未對本地疫情造成額外負擔,期待特區政府能在放寬力度上更大膽一些,以科學、發展的目光鬆綁防疫措施,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好消息,挽救經濟民生。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亦給香港抗疫帶來啓示。港府要拿出強而有效的措施打破經濟困局,不要只花時間研設各式各樣的防疫限制,而應用科學的方法兼顧防疫和經濟。本港兩針的疫苗接種率為90.2%,三針接種率為70.6%,虽暫時築起免疫屏障,但仍未足夠,尤其是老人和幼童這樣的高危群體,更需要接種疫苗以加強保護。「谷針」和「復常」二者要一起進行,才能發揮最大效用。香港可以參考借鑒其他地區,有條件地進一步放開,給入境人士最大便利。如日本最新的入境政策就有所更新,從9月7日開始,提供三針新冠疫苗接種證明的入境者不再需要提供入境前72小時核酸陰性報告,並繼續考慮放寬每日入境人數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