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 完善新冠疫苗接種的法治之道 構築全民免疫屏障
Ta Kung Pao
文 / 馬浩文
在農曆虎年春節前夕,香港暴發的第五波奧密克戎疫情凸顯了老年人群疫苗接種率低帶來的嚴重後果。由於「疫苗猶豫」等原因,本輪疫情暴發前香港老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幾乎全球最低,持續上升的香港新冠肺炎確證病例數字和死亡人數,牽動着社會各界的心。特區政府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4月12日下午通報,截至當日零時,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計超118萬人感染,達到1180392人(含739924例核酸檢測確診和440468例快測陽性);累計8673例死亡,病死率超0.73%。
在中央及時馳援香港戰「疫」期間,一場守「滬」戰也隨之開展。從最近半個月的情況來看,上海市同樣主要遭受奧密克戎BA.2的襲擊,每天新增本土確診病例過千人,無症狀感染者過萬人,令人擔憂。4月4日上海疫情防控發布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海老年人口第一針疫苗接種率為78.45%,遠低於平均的95.1%,上海市防疫工作正面臨老年人群疫苗接種率低所帶來的巨大威脅。且香港爆發的第五波疫情所導致的老人院重災區,對於老齡化更高的上海來說,就是前車之鑒。
香港第五波疫情主流毒株為OmicronBA.2,是所有SARS-CoV-2毒株中傳染性最強但致病性最低的,與早期全球流行毒株特性有很大不同。香港作為國際重要交通樞紐,在傳播力極強的奧密克戎席捲全球情況下,其所構築的防疫線在奧密克戎面前一下子就被突破了。對於第五波疫情傳播較快、加速上升的原因,我認為,首先,香港人口密度大、大部分民眾居住空間較小,容易相互傳染。其次,部分房屋有大量改裝,例如對排污和通風管道的改動,空氣流通差,房內成為病毒傳播的溫床。另外,醫學追蹤方法比較落後,沒有充分運用大數據科技進行追蹤。醫務防疫人員通過人工手段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尋找傳播鏈條,效率較低。尤其當奧密克戎大規模爆發後,現有人力根本無法追蹤。最後,香港第五輪疫情大部分死亡個案為未接種疫苗人士,極高的死亡率來自大批未接種疫苗、未完成完全疫苗接種或接種疫苗有效率較低的老年患者,兒童的疫苗接種率亦偏低。因此,疫苗接種率較低是造成目前較多死亡人數的重要原因。
本港「一老一小」的疫苗接種率尤其不理想。根據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和醫院管理局統計,截至4月12日,70至79歲的長者第一劑疫苗接種人數為462629人,接種率是82.5%,第二劑疫苗接種人數為418405人,接種率是74.6%;80歲或以上長者第一劑疫苗接種人數為239371人,接種率是59.5%,第二劑疫苗接種人數為190567人,接種率是47.4%;3至11歲兒童第一劑疫苗接種人數為330379人,接種率為62.6%,第二劑疫苗接種人數為164046人,接種率為31.1%。通過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2019冠狀病毒病第五波數據統計(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4月12日)得出,未接種疫苗的死亡人數超過七成。70歲或以上長者感染人數為143880人,死亡人數為7609人。其中未接種疫苗70歲或以上長者感染率是32.4%,死亡率是74.3%;3至11歲兒童感染人數為59570人,死亡人數6人。其中未接種疫苗3至11歲兒童感染率是77.7%,死亡率是83.3%。
依照香港的經驗會發現,香港第五波疫情死亡個案55%都發生在養老院或者護理院中,60歲及以上人群佔新冠死亡人數的96%,其中80歲及以上死亡個案佔71%。而在重症及死亡的感染者中,大部分是沒有接種疫苗的。同為老齡化程度較高的香港地區,在第五波疫情暴發之後,老年人群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之高成為防疫反面教材為上海敲響警鐘。所以,面對新冠病毒變異株帶來的傳播性增強和疫苗免疫力消退的雙重挑戰,推動全民接種,尤其加強對老年人口的保護以及疫苗的接種,刻不容緩。且未來如何更好地在疫情中保護好那些患有長期慢性病和仍居住在老人院中的老人,也是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為此,我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