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基層醫療服務」守門長者健康
Ta Kung Pao
文 / 李國棟醫生
2019冠狀病毒病的爆發已對全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要遏止病毒擴散和預防重症、住院及死亡個案,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
疫情自第五波開始出現急劇變化,傳播力極強的Omicron變異病毒株流入社區一發不可收拾,至今共錄得超過3,500宗新型冠狀病毒病死亡個案。當務之急,是保護整體社會健康,鼓勵仍未接種疫苗的市民,盡早接種疫苗。重點保護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風險極高的長者、長期病患者、兒童及其他免疫力較弱人士。
聖約翰救傷機構,日前我們招募了200名志願人員組成團隊在這兩星期響應香港政府各部門前往長者院舍為接種率一直偏低的院舍長者解釋、讓他們瞭解疫苗的效用及釋除疑慮,並為他們接種疫苗。我和聖約翰救傷隊會繼續努力,與香港社會為抗疫盡一分力。
過去,我一直強調基層醫療在醫療系統中擔當著關鍵角色,智經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和分析指出加強預防護理,將『醫院治療』為重心的固有模式,轉移至『社區護理』,更能促進市民健康。因應近日疫情來勢洶洶,政府亦致力提供多元的接種管道,以方便市民接種。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在地區層面參與防疫抗疫工作,包括協助有需要人士,特別是長者,預約登記接種疫苗,與地區醫生合作舉辦外展疫苗接種活動和提供公眾教育。現時的疫情可說是鞏固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網絡最合適的時機,例如組織義工和社福機構參與抗疫支援、團隊協作、加強社區外展工作。要讓香港脫離以醫院為中心的傳統醫療模式,要使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成為社區護理的首個接觸點,並在疫情中盡其所長,如維持常規醫療服務、支援患者,共同對抗公共衞生危機。
逆情前公營醫院已不勝負荷,醫護人手短缺尤其嚴重,現時更因為疫情而「雪上加霜」。向前望,必需改革醫療制度,改善醫療資源配置機制,加強公眾預防疾病和及早檢查的意識,向社區推廣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確保二、三層醫療機構協調發展。年前智經建議政府成立「基層健康管理局」,以法定組織的形式監督基層醫療服務發展,並制訂針對社區護理的監管模式、行政管理安排和質素評估制度,推進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持續穩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