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全面實施「香港安居工程」 加速解決「住房難」問題
Ta Kung Pao
6月19日,國務院任命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主要官員,標志着新一屆特區政府班子正式組成,期待新一屆政府把工作重心放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上,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加速解決香港「住房難」問題。為此,建議新一屆特區政府作出規劃,加速啟動全面實施「香港安居工程」,制定拓地建屋安居的具體目標和實施的政策措施,不僅讓香港民眾看到安居願景,而且總體統領建設發展,盡早盡快完成「香港安居工程」,從根本上解決香港「住房難」問題,實現民眾安居夢。在此特對全面實施「香港安居工程」提出三大目標建議和十二項措施的建議。
一、「香港安居工程」三大目標的建議
1.關於在5至8年之內,將人均居住面積由161平方呎增加至200平方呎的建議。
據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字,香港人均居住面積隻有161平方呎,僅比私家車標準泊車位的135平方呎稍大;約有20.4萬家庭住戶(8%)居住面積少於215平方呎,香港家庭住戶面積的中位數約430平方呎。作為亞洲國際大都會的香港,市民居住空間被亞洲多個主要城市大幅度比下去,其中東京人均居住面積有210平方呎,上海有260平方呎,新加坡有270平方呎,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更有300平方呎。
本屆特區政府在《香港2030+》最終報告中估算,香港2019年至2048年土地需求約5,800至6,200公頃,土地短缺達3,000公頃,較2016年估算的1,200公頃增加1.5倍,原因之一是改善居住空間,將新增單位平均面積增加10%至20%,提出將人均居住面積由161平方呎增加至215至237平方呎。特區政府亦在2021/2022年度第四季度賣地計劃引入最低單位面積,其中屯門一幅可建逾2,000個單位的住宅地皮,賣地章程列明單位實用面積不得小於280平方呎。
本屆特區政府以實際行動回應市民「住大啲」的安居訴求,方向正確。但同時,《香港2030+》主要聚焦闡述香港2030年以後空間發展策略,只是一個規劃框架,未有提出短中期的建屋方案和目標。此外,在土地供應沒有顯著增加、地積比亦未有放寬的情況下,單靠推出「限呎盤」去改善市民居住空間,只會使發展商可建單位數目減少,亦由於單位面積比以前大,意味置業門檻將會提高,若樓價平穩向上,香港市民住房「上車」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