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中的一部分已进入精装阶段! 北京艺术中心预计国庆迎宾](https://bjrbdzb--bjd--com--cn--01057tkca49c1.wsipv6.com/bjwb/mobile/2023/20230410/20230410_003/20230410_003_13469.jpg)
作为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中的一部分已进入精装阶段! 北京艺术中心预计国庆迎宾
Beijing Daily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森林公园西北角,在京杭大运河北端沿岸,巨大的“文化粮仓”拔地而起,“开仓”在即——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中的北京艺术中心,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火种将在这里生根、绽放,进而辐射津冀等更多区域。
设计理念源自古粮仓
北京艺术中心的设计理念源自通州古粮仓,包括1800座席歌剧院、1550座席音乐厅、1000座席戏剧场、500座席小剧场、650座席绿心露天剧场以及排练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展厅、公共休闲等公共服务用房,建筑面积约为12.5万平方米,集文艺演出、展览展示、艺术普及教育、文化交流体验活动于一体。2019年10月,北京艺术中心正式动工建设,2021年,主体结构封顶,外立面亮相。
剧院进入精装修阶段
“目前,幕墙工程、机电工程和专业舞台机械安装的进度已经达到了80%左右,现在剧院进入精装修阶段,之后,我们会进行大规模的设备调试。”北京艺术中心筹备组副组长江涛介绍,按照现有的工作计划,国庆前后,“文化粮仓”将正式与观众见面,并带来长达3个月的开幕演出季。
剧院设备前卫先进
作为城市副中心的新文化地标之一,北京艺术中心迈出了许多先行之步:歌剧院的舞台音响由整套148只音响组成,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沉浸式扩声系统;自主研发的舞台监督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多剧场、跨区域、多平台的信息互联、控制互通、资源共享,让舞台艺术生产能力大幅提高;8K/4K全功能直(录)播和后期制作技术落地,结合5G、AR、VR、全景声等新技术应用实践场景,可以线上线下全方位呈现各类演出和活动……
提出“全空间经营”概念
“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十几年来,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管理经验。”江涛说。在明确北京艺术中心由国家大剧院负责运营后,剧院成立了筹备组,于2020年提前介入工程建设和设计,协助代建方北投集团完善空间功能的可拓展性和实用性。比如,北京艺术中心提出了“全空间经营”的概念,艺术活动从舞台深度延展至公共空间等区域,因此,声、光、信息化的预设预埋必须提早规划;声学效果对剧院而言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