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众席到讲坛,王拥军努力了22年,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医生的声音
Beijing Daily
王拥军坚持每周出诊。他和团队不断从临床发现问题,然后努力运用科技创新解决,“反哺”临床。
“21天”,这个答案算了8年,中国临床科学家凭借这个“机会”站上世界舞台,让国际医学界首次认可中国的临床治疗方案。
“下降6%”,这个结论测了8年,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脑卒中患者有了更多好好活下去的“机会”,中国临床科研人员也稳稳地站到了世界舞台最中央。
阅读“脑海”40余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带领团队,创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CHANCE”(中文意为“机会”)方案。“中国方案”开启一个新时代。
10月27日,2022年第14届世界卒中大会上,王拥军被世界卒中组织(WSO)授予该领域最高成就奖——“主席奖”,成为亚洲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世界卒中组织主席马克·费舍尔在颁奖词中说,“他和他的团队在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残余复发风险方面做出了众多杰出贡献。”
聚光灯下,中国方案闪亮世界舞台。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王拥军努力了22年——2000年,他自掏腰包买了张机票,参加一场由美国卒中学会举办的国际卒中会议,“整个会场3000人,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外国同行们讲的大型临床试验,我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王拥军暗下决心,“有一天,我也要走上这个讲台,让大家听到中国医生的声音。”
“机会”方案启动于2009年。
众所周知,中国是脑血管病大国,俗称“脑梗”的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给无数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当年,医生们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手段有限,且难以解决高复发率带来的高死亡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说:“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让患者摆脱病痛的困扰是我们的使命。”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