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茅奖小说到爆款大剧,《人世间》成为文学改编影视的成功案例
Beijing Daily
现实题材大剧《人世间》昨晚(2日)在央视一套收官。该剧自今年一月底开播以来,创下央视近五年电视剧平均收视新高,爱奇艺平台热度破万,豆瓣评分8.1,成为收视与口碑双赢的“爆款”大剧。28日,中国作家协会举办“从文学到影视——《人世间》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世间》的热播无疑是优秀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精品好剧的又一成功案例,背后的经验值得文学人和影视人共同探讨总结。
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于2017年12月首次出版。小说出版后不久,腾讯影业与李路导演共同决定将其改编成影视作品。2018年11月,腾讯影业从当时帮梁晓声代理《人世间》版权的一未文化手上,获得了作品八年的影视改编权。翌年8月,《人世间》以最高票获得中国文学最高奖——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谈到,许多人家的壬寅虎年是伴随着电视剧《人世间》的播出而开启的,它的热播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文学与影视的亲密关系。“文学与影视,是一种相互区分、相互激励而又相互启发、相互成全,最终相互增强和放大的关系。让文学和影视一起走进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心里,这也是一代代文学人和影视人共同的努力方向。”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指出,电视剧《人世间》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这一“爆款”的诞生是一件鼓舞人心、充满启发的事情。“在今天,文学创作想要更好地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就一定要更加充分、更加主动地同众多的艺术门类及文化形态交流互鉴、融合接轨。”他透露,中国作协将在今年实施“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集中打造和推出一批高水准、有分量的文学力作,为影视和其他文化领域输送更多更好的文学资源。
作为该剧出品人,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坦言,他是被原著朴素的现实主义气质所打动,才决定倾注力量对这部作品进行影视改编。“我们做内容的使命是希望让好故事生生不息,这需要以文学为起点,以影视创造全民共鸣点,然后再能反哺文学,这也是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独特IP的中国模式。”
电视剧《人世间》的火爆出圈,源于原著作者厚重的生活底蕴与主创人员的匠心制作,他们于细微处洞见生活本质,准确捕捉人世间细腻的情感,最终呈现出质朴可爱的人物形象、令人泪流满面的故事情节以及真实动人的百姓生活,引发了观众心底最深处的情感共鸣。座谈会现场,原著作者梁晓声、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编剧王海鸰分享了各自的创作感悟。
梁晓声坦言,自己起初并不看好《人世间》的影视改编,直到李路接触原著后明确表示“这才是我要拍的作品”,两人最终达成了拍摄一部“向底层人民致敬”的作品的共识。“影视剧对于我想表达的思想,进行了很好的提炼。《人世间》的电视剧将部分角色和情节从概念化变为具象化,更加智慧地进行戏剧展现,例如对于周母这个角色的刻画、将周父认可郑娟的情节改为让郑娟在门口听到父子俩掏心掏肺的对话等等,这些改动都证明导演与改编者对原作的提升。如果小说可以重写,我想将主创们的智慧都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