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留守儿童成长为青年作家,90后郑在欢出版最新小说集从乡村写到都市
Beijing Daily
90后作家郑在欢日前推出最新小说集《今夜通宵杀敌》,这位从苦难中走出来的年轻人,在文学狂欢中疗愈了自己,和过去和解,他的写作也受到读者和文学界的特别关注。
《今夜通宵杀敌》是郑在欢继《驻马店伤心故事集》之后的全新短篇小说集。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郑在欢说,这部书创作于2010年至2014年,出版则花了几年时间,换了几家出版社,才终于得见天日。
《今夜通宵杀敌》分为“昔时少年”和“U型故事”两辑,第一辑的内容包括回忆童年,以及少年出走进入城镇后对社会的个人观察,小说的背景与前作《驻马店伤心故事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像是驻马店少年的精神续作;第二辑的内容增加了更多实验性质的创作,诸如《驻马店女孩》等,作者跳出乡村,以一个回归者的视角重新看家乡的人和事,更多了奇特的体验与回味。
在《驻马店伤心故事集》和《今夜通宵杀敌》两部作品中,郑在欢会写那些乡村的孩子进到城市,干影视业、卖缝纫机、参加网络文学比赛,发达后回农村,过年时租一个奔驰车来撑门面。作品中吸引人的点其实不在于乡土题材,而在于状态中的感受,那些变化着、流动着的乡村新一代人的生活,通过文字,直击读者。正如《十月》副主编季亚娅所说,“他笔下的乡村延伸了我们的视觉,延伸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它提供给你的都是新鲜的东西”。
谈及《今夜通宵杀敌》创作背景时,郑在欢说,他那时是想搞长篇小说一鸣惊人的,写得十分用力,但写了十几万字,他分明感到文学在控制他,而不是他在控制文学。事实上,这部长篇小说写得并不成功,但却有了意外收获,他误打误撞写了几篇短篇小说。
郑在欢1990年出生于中原农村,母亲早逝,身为留守儿童的他被奶奶养大。他初中没毕业就因家庭原因失学,去外地打工。他在粗粝的现实生活中摸爬滚打,观察别人也留意自己的内心,靠自己闯出了一片天。
他回忆说,小时候他作文写得好,时常被老师当成范文来念。他写村里来了杂技团,得到了老师的欣赏和鼓励,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郑在欢的生活流书写已悄然启幕。
郑在欢的阅读启蒙来自地摊书,鬼故事、世界未解之谜之类的书,他读来津津有味。郑在欢的父亲在广州摆摊卖书,有时候他会把他眼中好看的书,带回来给孩子看。《中华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等等,曾给郑在欢留下深深印象。“我小时候没有文学情结,我现在也没有文学情结,我那时候不崇拜大师。我不觉得自己在搞文学,就是写点东西,后来搞的多了,大家说是文学,我就承认了我是在文学里面的。”
郑在欢16岁退学打工,在鞋厂里做工,生活枯燥而辛苦,下班后,他总会到附近的书摊逛一逛。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当年最火的青春作家——韩寒和郭敬明,他觉得“非常不服气”,郑在欢说,他们写的是城市青春,而他要独辟蹊径写农村青春。